五、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所有飲食不知節製,言語不知道謹慎,都是自我傷害的原因,又能怪誰呢?
六、信道吃齋,誦讀經文,供奉佛祖,施舍和尚,這些都是荒謬的事情。巫師巫婆,旁門左道蠱惑人們,這些都是王法所必須討伐的,因此,所有僧道巫師,一概謝絕,不要被婦人那種世俗之見所迷惑。
七、假如男子漢陽剛之氣少了,往往會偏聽婦道人家的話;這樣骨肉關係就會被挑撥離間,爭長論短,嫌疑矛盾不斷產生。所以媳婦剛娶進門,就應當事先吩咐而後禁止抑製她。古人說:“教子要從嬰孩抓起,教婦要從初來開始。”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
八,觀察人家起床睡覺的早與晚,可以知道他家的興旺與衰敗,這是聖人的格言。因此不論男人還是女人,都必須天未亮起床,晚上一更後方可安息,不得馬馬虎虎,放任自流,否則最終會因懶散而受饑寒之苦。
九、子孫故意違反家訓,就得聚集族人,把他拘押到祠堂,報告祖宗,重加責罰,告訴他省悟改過。如果抗拒不服,累犯不改,是自己糟踏自己啊!
十、每天黃昏夜暮降臨就關門閉戶,不許夜出。世情難測,應該十分防備。如會客也必須早散早歸,不陳設燈燭。大冷天,大熱天,更應當讓廚房人員休息。
十一、僮仆十四歲以上的,不得擅自進入後廳,所有內外傳呼,均以擊竹板或敲木魚為號。
十二、曆代鄉居,都有固定的職業。子孫不準搬遷。住省城三年之後,就會不知農村,十年之後,就會不知有宗族,生活奢侈,遊手好閑改變風俗習慣,很少有能自拔的!我曾經說過:鄉居有十大好處,隻有躲避敵寇方許暫時寓居城中。
十三、內外房間、廳堂、門口、胡同以及桌椅,都必須每天黎明掃除,擦撣塵土。如果門前庭院亂草叢生,茶幾桌案橫七豎八,這是家境衰敗的征兆呀!讓各人輪流打掃,不準推托躲避。
十四、廚師、夥夫、管事,早餐不得超過辰時,晚餐不得超過申時。每天晚上先將鐵鍋及公用器具,逐一洗滌收好,第二天黎明起床,隨即燒茶做飯,不覺麻煩困難,才能準時供應。廚房間早晚都不準用燈火,不但要節省費用,而且恐怕昏暗不注意衛生,以致飲食傷人,這事雖小,但是出於養生的一個環節,所關係的方麵極大。況且家人各有各的事務,終日勤勞辛苦,而飲食不能準點,哪裏還有一點溫存憐憫之心呀!如有故意違犯,必先斥責首要分子,以此警戒其他人。
十五,每月初十、二十五兩天,所有本家族的人,不論地位輩分高低,男女老少均於當天聚會,各自敘述所見所聞,或以良善醜惡作為教訓,或以勤勞懶惰作獎懲,或理所當然要幹,或理所當然不能幹的,彼此各抒己見,依次說下去,各自洗耳恭聽。按照事情本身的狀況,從反麵去觀察,加以勸勉檢點,這就是德業相勉勵,過失相規勸的意思。聚會可輪流主持,先排定日期,某人是某天,如遇有他事,不能主持,就要請下次主持人代勞。主持者隻用茶點,不得擺酒。如當天有祭祀,會賓客以及有別的兄弟來往,或遇大寒大暑,大風大雨,就暫時免去。誰無事不赴會,這就是自暴自棄的人。聚會的場所不拘,隻要便於交談就好。會議一定要選擇當天比較空閑的傍晚召開,切不可拖到夜深,久坐恐怕有不測。
十六,小小婆婦家往來,大多撥弄是非,窺探偷竊飲食,甚至引誘祈禱占卜,鼓動誘惑婦女做壞事,進而行竊騙取財物,應當經常盤問。如無故往來的,要嚴懲而後禁絕!
張履祥訓子語
【原文】
(一)
人情乖異,不在乎大,多因積小而成。如幹餱之愆。言語之傷,最足釀隙。若更以小人間之,彼此讒抅,遂至不解,故謹言語,接燕好,古人於此蓋有深意也。
(二)
子弟樸鈍者不足憂,惟聰慧者可憂耳。自古敗亡之人,愚鈍者十二三;才智者十七八。蓋鈍者多是安分小心,敬畏不敢妄作,所以鮮敗;若小有才智,舉動剽輕,百事無恒,放心肆己而克有終者罕矣。
(三)
子孫以忠信謹慎為先,切戒狷薄;不可顧目前之利而妄他日之害,不可用一時之勢而貽數世之憂。
(四)
高忠憲公有言:子弟能知稼穡之艱難,詩書之滋味,名節之提防,則可謂賢子弟矣。歸安沈司空誡子孫曰:故家之子,切戒者三字:曰“臭”、曰“滑”、曰“硬”。時俗憎惡,呼為“糞浸石卵”。子孫類比,寧不痛心?予謂忠憲舉其賢者以為勸;司空指其不肖以為戒,語雖不同,其指一也。欲免司空所戒,當佩服忠憲公之言。知詩書滋味,乃免於臭;知稼穡艱難,乃免於硬;知名節提防乃免於滑。
(五)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傅嚴者,異日多賢;寬者,多至不肖。其嚴者豈必事事皆當,寬者豈必事事皆非,然賢不肖之分恒於此。嚴則督責,笞撻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氣,收束其身心。諸凡舉動,知所顧忌而不敢肆。寬則姑息放縱,長傲恣情,百端過惡皆從此生也。觀此則家長執家法以禦群眾,嚴君之職不可一日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