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勤奮敬業(1)(2 / 3)

趙鼎誡子對待別人和順

【原文】

凡在仕宦,以廉勤為本。人才之性各有短長,固難勉強。唯廉勤二字人人可至。廉勤,祈以處己;和順,所以接物。與人和則可以安身,可以遠害矣。

——選自《戒子通錄》

【譯文】

凡是在做官的人,都以廉潔、勤快為根本。人的才能各有長短,不能勉強。唯有“廉、勤”二字,人人都可以做到。廉潔、勤快,這是對待自己的準則;和順,這是對人的準則,與人和氣就可以安身,可以避開禍害。

陸遊誡子清廉自守

【原文】

我老汝遠行,知汝非得已。駕言當送汝,揮涕不能止。人誰樂離別?坐貧至於此。汝行犯胥濤,次第過彭蠡。波橫吞舟魚,林嘯獨腳鬼。野飯何店炊?孤棹何岸艤?判習比唐時,猶幸免笞棰。庭參亦何辱,負職乃可恥。汝為吉州吏,但飲吉州水;一錢亦分明,誰能肆讒毀?聚俸嫁阿惜,擇士教元禮。我食自可營,勿用念甘旨。衣穿聽露肘,履破從見指。出門雖被嘲,歸舍卻睡美。益公名位重,凜若喬嶽峙;汝以通家故,或許望燕幾。得見已足榮,切勿有所啟。又若楊誠齋,清介世莫比。一聞俗人言,三日歸洗耳。但汝問起居,餘事勿掛齒。希周有世好,敬叔乃鄉裏。豈惟能文辭,實以堅操履。相從勉講學,事業在積累。仁義本何常,蹈之則君子。汝去三年歸,我倘未即死。江中有鯉魚,頻寄書一紙。

——選自《劍南詩稿》

【譯文】

我老了,你卻離家遠行,我知道你是出於無奈。臨行說到要送你,我的眼淚就止不住了。有誰會樂意離別呢?因為貧困才到這般地步的。你(由山陰老家去吉州)一路上經過錢塘江時要冒風浪的,接著過鄱陽湖。波濤中橫遊著可以吞舟的大魚,林中有呼嘯著的獨腳鬼。荒野中沒有什麼店可生火做飯,孤舟又能在哪兒靠岸呢?宋朝做個小吏,比唐朝時好些,可以不受責打了。去參拜上司沒什麼可害羞的,玩忽央職才可恥。你身為吉州的官吏,隻飲吉州的水;一枚小錢也公私分明,誰敢放肆毀謗呢?積聚俸祿為你長女阿惜出嫁用,選擇學問好的老師來教你長子元禮。我自己會安排好飲食,你不用掛念我是否滿意。衣服破了,無非露出肘子來,鞋子破了無非讓人看得見腳。如此這般,出門雖然會被人嘲笑,但到了歸處就可以美美地睡覺了。益國公周必大好像高山一樣讓人敬重。你憑著世交舊好,也許可以受到接見的。見得到,就算很榮幸了,切不要提出什麼要求。又如楊誠齋楊萬裏,清正廉潔世人莫比。一聽見俗人說俗話,就認為把他的耳朵弄汙穢了,回到家要洗耳三天。你去時,隻可問問起居的事,其它都不要說。陳希周是世交好友,杜敬叔是同鄉。他們不但能詩善文,而且能堅持正直廉潔的操行。可從他們與朋輩一起切磋學問,(要知道)事業的成功在於積累。仁義本來不是出自天生,為某些人所常有的,隻要認真堅持實踐,就可以成為一個品德完美的君子。你三年後才能回來,我倘若還健在,你就“魚傳尺素”,經常寄書信回家。

陸遊誡子不要貪心

【原文】

世之貪夫,谿谿壑無饜,固不足責。至若常人之情,見他人服玩,不能不動,亦是一病。大抵人情慕其所無,厭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羨,於我何補?如是思之,貪求自息。若夫天性澹然,或學問已到者,固無待此也。

——選自《放翁家訓》

【譯文】

世上貪婪的人,他們的欲望往往是無法滿足的,如同深溝一般難以填平,這是不以為奇的。至於一般人的心情,看見別人華美衣服和珍奇的玩賞物品,也不能不動心,這也是一種毛病。大凡人們的心情是羨慕自己沒有的東西,不希罕自己有的東西。如果你能夠仔細想一想:這物品若是我的,究竟又有什麼用?使別人羨慕,對我有什麼好處?如果能夠這樣做,貪婪之心自然就會消失了。假若一個人的心情恬淡,不圖名利,或者學問已經到達一定程度的人,也就用不著這樣做。

《名賢集》作者誡子弟不做虧心事

【原文】

莫做虧心僥幸事,自然災害不來侵。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爭來早與來遲。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心好家門生貴子,命好何須靠祖田。侵人田土騙人錢,榮華富貴不多年。莫道眼前無報應,分明折在子孫邊。

——選自《名賢集》

【譯文】

不作虧心的事情,不存在任何奢望,災害就必然不會來纏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必然的,隻是來早來遲的問題。勸你不要做對不起人的虧心事,從古到今有誰又能逃過懲罰了呢?心好的人會有好的子孫,命好的人不靠祖業也會發達。靠不正當的手段來騙錢霸田,好景不會長久的。不要看眼前沒有什麼報應,將來在你子孫身上會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