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謙虛處世(2)(2 / 3)

楊繼盛誡子處世之道

【原文】

你兩個年幼,恐油滑人見了,便要哄誘你,或請你吃飯,或誘你賭博,或以心愛之物送你,或以美色誘你,一入他圈套,便吃他虧,不惟蕩盡家業,且弄你成不得人。若是有這樣人哄你,便想我的話來識破他;和你好是不好的意思,便遠了他。揀著老成忠厚、肯讀書、肯學好的人,你就與他肝膽相交,語言必信,逐日與他相處。你自然成個好人,不入下流也。

與人相處之道,第一要謙下誠實。同幹事則勿避勞苦,同飲食則勿貪甘美,同行走則勿擇好路,同睡寢則勿占床席。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容人,勿使人容我;寧吃人之虧,勿使人吃我之虧;寧受人之氣,勿使人受我之氣。人有恩於我,則終身不忘;人有仇於我,則即時丟過。見人之善,則對人稱揚不已;聞人之過,則絕口不對人言。有人向你說某人感你之恩,則雲“他有恩於我,我無恩於他”;則感恩者聞之,其感益深。有人向你說某人惱你謗你,則雲“彼與我平日最相好,豈有惱我謗我之理?”則惱我者聞之,其怨即解。人之勝似你,則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之不如你,則謙待之,不可有輕賤之意。

——選自《楊忠湣公遺筆》

【譯文】

你倆還年幼,擔心油嘴滑舌的人看見了,就要哄騙你,或請你吃飯,或誘你賭博,或用他心愛的東西送你,或以美色勾引你,一旦入了他的圈套,你就要上當吃虧,不但傾家蕩產,而且使你無法做人。要是有這種人哄騙你,就要用我的話來識破他,凡是和你好而又不懷好意的人,就要遠離他。選擇老成忠厚,肯讀書、肯學好的人交朋友,肝膽相照,說話要算數,經常與他相處。這樣,你就自然而然地會成為一個好人,而不會墮落成一個下流人。

與人相處之道,首先要謙恭誠實。一起做事就不能躲避勞苦;一起飲食就不得貪圖甘美;一起行走就不能選擇好路;一起睡覺就不能搶占床位。寧願謙讓別人,不要叫人謙讓自己;寧願寬容別人,不要叫人寬容自己;寧願吃別人的虧,不要叫別人吃自己的虧;寧願受別人的氣,不要別人受自己的氣。人家對自己有恩德,自己就應當終身不忘;人家對自己有仇恨,自己就應當很快忘記。看見他人的長處,就應當讚不絕口;聽見他人的過錯,就應當閉口不談。有人對你說:“某人感你之恩。”你聽後就應當說“他有恩於我,我無恩於他。”這樣,感恩者聽到,他的感激之情更加深厚。有人對你說:“某人惱火你,誹謗你。”你聽後就應當說:“他和我平日相處得最好,怎麼會有惱火我、誹謗我的道理?”這樣,惱火我的人聽到,馬上就會解除怨恨。別人勝過你,就要敬重他,不能有傲視妒忌的心理;別人不如你,就要謙讓他,不能有輕蔑賤視的用意。

彭士望誡兒婿“謙”“厚”

【原文】

今之少年,私相講習,成一學術,或稚而兒嬉,或老而世法;或好名而爭忌,或角慧而誇奇;或狎褻而成玩比,或怨謗而致寇仇:凡此數端,俱足以消磨歲月,剝削元氣。所營在分寸之間,其失有千裏之謬。長而能悔,聲日已多,騁轡求歸,為途已遠,坐是滅沒十八九也。

何如出門之初,即持履錯之敬?人必求其勝己,言不畏乎逆心;恒自反其才之所不及,而無諱其力之所不能。以謙為基,以厚為城;寬為之居,坦為之行;無以愛憎敗其德,無以智詐汩其靈;惟勉勉以求益,非汲汲於知名。夫是為之造小子而成大人。

——選自《恥躬堂文集》

【譯文】

現在有些少年,不從師治學,私下相互講習,自成一種“學術”觀點。要麼幼稚如同兒戲,要麼陳舊而剽襲成法;要麼為爭名而相互角鬥嫉妒,要麼為鬥小聰明而自吹奇特;要麼是相互親近失體而成朋比,要麼是相互埋怨誹謗而成仇敵。所有這些,都足以消磨時光,損耗精力。所謂“差之分厘,謬之千裏”。這樣久而久之,才覺得後悔想回頭,但是失去的時間已經很多了,錯誤的路上已經走得太遠了,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已經耗費十之八九了。

以上過失,當初怎麼就不能隨即把握履霜之戒呢?交友必求勝過自己的人,聽話不怕忠言逆耳的話。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才力不足,但又不隱晦自己的短處。用謙虛作為治學的根本,以忠厚作為待人的基點;居心常存寬恕,行事務求坦誠。不憑個人的愛憎而損壞自己的德行,不玩弄機詐而埋沒自己的靈性;隻求自己積德修業,不求個人急切成名。隻有這樣,才能使少年造就成有作為的成年人。

張履祥教子要忠信篤敬

【原文】

忠信篤敬,是一生做人根本。若子弟在家庭,不敬信父兄;在學堂,不敬信師友,欺詐傲慢,習以性成,望其讀書明義理,向後長進,難矣。

欺詐與否,於語言見之;傲慢與否,於動止見之,不可掩也。自以為得,則害己;誘人出此,則害人。害己必至害人,害人適以害己,人家生此子弟,是大不幸,戒之戒之。戊申春季書。

——選自《楊園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