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上篇 傾聽是教育者的首要素養 (1)(2 / 2)

是什麼妨得了我們傾聽?

為什麼父母傾聽孩子說話那麼困難?為什麼多數父母沒有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這些父母在與其他人(同事、朋友等)接觸時,往往是寬容、體貼的,他們可以傾聽一個失意朋友的訴說,為什麼很難接納孩子的情感?

關鍵還是“態度”。應該相信,沒有一位父母不願意了解自己的孩子,不願意與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但在麵對孩子的那一刻,卻往往陷入一個個“怪圈”。

一是“我說你聽”的怪圈。父母們總是覺得給孩子上的課太少,給孩子的教育太少。很多父母根深蒂固地認為:孩子所走的每一步都需要得到成年人的指導和教訓,否則就走不下去。有了這樣一種思想,父母當然會認為孩子沒必要說得太多,他隻要好好聽著就行了,甚至還會認為孩子的傾訴是一種“叛逆”行為。這樣的父母對孩子采取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自然也就不可能聽到孩子真正的聲音。我們隻想對這些父母說一句:孩子的成長是他自己的事,你給孩子的教導再多再好,也無法取代孩子的成長;而孩子的成長會遵循怎樣的軌跡,你應該從孩子的聲音裏找到答案。

二是“沒什麼要緊事”的怪圈。這樣的父母多是一些大忙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做的事很重要,但同時,他們又想當然地認為孩子的事(孩子關注的事)沒什麼要緊。孩子喜歡的聖鬥士父母看不懂;孩子為在朋友麵前丟了麵子難過,父母一笑置之;孩子和朋友發生衝突,父母很輕鬆地說:“孩子嘛,過幾天就好了。”很明顯,這樣的父母也難以傾聽孩子的聲音,因為他們認為那不重要。這些父母總是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評判孩子的世界,他們已經忘記自己的童年,也不能理解,在大人看來渺小不足道的事物,卻占據著孩子的整個心靈;而他們更難想到的是,孩子的成長更多地依賴於這些“渺小”的東西,而並非成年人想像的依賴於學校功課和考試成績。

三是“尋找蛛絲馬跡”的怪圈。與前兩種父母相比,有著這種“縝密”思維邏輯的父母更加可怕。他們也喜歡聽孩子說話,經常鼓動孩子向自己傾訴。但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從孩子的敘述中“尋找蛛絲馬跡”,用“007式”的嗅覺“找茬”。孩子如果真的向他們說點什麼,十有八九會發現,父母會抓住一個細節,無限發揮,充分想像,對孩子展開“逼問”和“訓斥”,如“什麼?你跟×××關係很好,他是男生還是女生?”這樣的父母很快就會與自己的孩子展開一場漫長的“間諜”與“反間諜”的鬥爭,其他的就更談不上了。

當然,這幾種思維的“怪圈”也往往同時存在,因為它們的根基其實都是一個,就是成人的思維模式。成人的思維模式將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固定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父母永遠是主動的,孩子永遠是被動的一方;孩子即使要說點什麼,那往往隻是孩子脾氣,在成人的思維模式中根本算不上什麼;如果說它有用,那就是為父母的教訓提供了批評的“靶子”。要真正聽見孩子的聲音,就得跳出這種思維誤區,以真誠、平等、尊重的態度麵對孩子。

怎樣傾聽孩子說話?

學會傾聽孩子說話也難也不難,最重要的是父母是否真正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接下來,就是改變一些我們的習慣做法。

傾聽孩子的聲音,請記住下麵三個步驟:

●第一步 停下來

當我們要做一件重要的工作之前,是不是先得把其他的事情停下來?你不可能一邊演算習題一邊看電視,也不可能在與人聊天的同時寫一份重要文件。那麼聽孩子說話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這裏,“停下來”有兩方麵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