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含義是:最好停下手頭會分散你注意力的事情,全神貫注聽孩子說話。這本身就是尊重孩子的態度,同時也能為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準備一個良好的環境。有些父母一邊做著自己的事,一邊有一句沒一句地與孩子說話,因為心思不集中,交流很難順暢,甚至可能造成某種誤解,傷害孩子的感情,而父母親自己也容易疲倦煩躁。“知心姐姐”盧勤群老師就建議:父母親應該坐下來,用眼睛注視著孩子,微笑著靜靜聽孩子傾訴;父母作為傾聽者所給予孩子的關注、尊重和時間,是對孩子最有效的幫助。
第二個含義是:在心理上停下來,有些父母聽孩子說話前,先存在一種心理定勢:孩子說功課難,肯定是他不用心;抱怨老師,一定又在學校裏犯了什麼事……在這種心理定勢的驅使下,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父母在與孩子交流之前,在把手頭工作停下來的同時也要把自己心理上的種種成見、偏見、定見拋開。在這一刻,父母的心理應該是一張白紙,對孩子所說的東西不妨先全盤接受,而不是急著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評判和批駁。用成人的想法去評判孩子是一件愚蠢的事,孩子最令人驚異也最讓人羨慕的地方就是他們是全新的,他們的頭腦裏總是充滿著那樣新鮮的想法、觀念和情緒,這些東西對成年人來說可能已經非常陌生了。那麼,到底是用“胡言亂語”一類的評價把它們扼殺好呢,還是與孩子一起分享這些美好而新鮮的感覺好呢?
一位母親談到這樣一件事:
母親把一個駝背的孩子帶到自己家玩。事先,這位母親反複叮囑自己的孩子,千萬不要在他的新朋友麵前提到他的生理缺陷,以免刺傷他。那天下午,兩個孩子玩得很高興,當他們終於坐下來的時候,母親聽到自己的孩子問對方:
“你知道你背上那個東西是什麼嗎?”
駝背的孩子支支吾吾,十分尷尬。母親很緊張又很生氣,很想出去把自己的孩子訓一頓,但她忍住了沒有出聲,她聽見自己的孩子說:
“那是上帝為你造的一個小盒子,裏麵裝著的是你的翅膀。時候一到,上帝會把盒子打開,你就會像天使一樣飛起來。”
多麼具有深刻意味呀!
不妨采用下麵一些“停下來”的操作規則:
1.行動上
①暫時停下正在看的書、正在寫的信、正在做的家務;
②關掉收音機或電視;
③和你的孩子一起坐下來;
④用眼睛注視著你的孩子;
⑤如果孩子十分激動,先給他一些撫慰。
2.語言上
①“別著急,咱們慢慢說。”
②“沒關係。”
3.心理上
①告訴自己:“我正在聽孩子說話,我要完整、清楚地聽他把事情說完再做判斷。”
②提醒自己:“我不要聯想起以前的任何事,我隻是試圖了解孩子現在的處境和他的心理。”
③提醒自己:“我決不打斷孩子的話;我決不輕易作出判斷;我決不能讓孩子感覺跟我交談是一件可怕的事。”
●第二步 等一等
孩子畢竟是孩子,有的時候他說出口的話並不真是他所想的,而隻是一種情緒的發泄,即所謂的“口不擇言”。這個時候,父母憑著孩子一兩句話是很難得出正確判斷的。也有些時候,孩子說出口的話因為沒有經過邏輯組織,在父母聽起來可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雲。
這個時候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能急躁。不要聽了孩子一兩句話就大叫:“什麼,你舒舒服服呆著,爸爸媽媽掙錢養活你,你還過不下去了?”也不要指責孩子說話的方式:“你究竟要說什麼呀?要說話就好好說,別有一句沒一句的!”這樣的批評足以讓孩子在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失去說話的自信。
不妨等一等,聽孩子把話說完,聽孩子說出全部事實。
你可以用下麵一些辦法:
1.什麼也不做,停下來不說話,關切地注視著孩子,等著他說下去。
2.語言上。
①重述孩子剛才說過的話。如:“你剛才說要把你們班主任殺了,這個人為什麼該死呢?”
②揣測孩子的情感。如:“看起來你很生氣。” “你有點控製不了自己了,是嗎?是不是感到火往腦袋上冒?” ③用聲音或語言認同孩子的情感。如:“聽起來你很失望,你其實完全理解了課文,但因為粗心丟了分,真是讓人生氣。”“你看起來很累,這次考試前你不巧生病,影響了複習,真是不走運。” “哦”、“嗯”、“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