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上篇 傾聽是教育者的首要素養 (2)(2 / 2)

④用點幽默。如:“你剛才說要把你們班主任殺了,預備什麼時候動手呢?”

⑤表示對孩子說話的興趣。如:“這真是很有意思,後來又發生了什麼呢?” “唉,要是我當時也在就好了。”

⑥啟發孩子說下去。如:“你就是因為這個生那麼大的氣,那麼你衝他們發火,他們有什麼反應?” “你說班上有一半的人都反對你,那一定還有一半的人支持你了。”

?……

3.行動上。

①做一些撫慰孩子的舉動,比如為他擦汗,給他倒杯水。

②部分身體接觸,比如輕拍孩子的手。

③始終保持投入地聽孩子說話,不要停下來做別的事。

4.心理上。

①提醒自己:“他這樣說,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

②提醒自己:“這孩子的語氣令人生氣,但我一定要保持冷靜。”

③提醒自己:“我應該多知道一點事實再下判斷。”

④提醒自己:“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把心裏的話說出來,而不是聽我說話。”

●第三步 自己來

有些時候,我們聽孩子訴說了事情經過和他的想法,事情也就完了,但有時,為了解決問題,或者為了讓孩子“總結經驗教訓”,我們還需要再加一筆。這一筆加得到位,那就是畫龍點睛,要加錯了,那就是畫蛇添足。

一個建議是父母盡量少用自己的嘴巴給孩子提出指導和意見,你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進行分析和判斷,而你依然做一個傾聽者,並對孩子的分析和判斷做簡單的引導。父母說得再多,孩子未必聽得進去;而經過他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則會真正成為他自己的經驗。

所以不妨采用“自己來”的方法,就是引導孩子自己來進行分析和判斷,父母親僅僅是傾聽者。

你可以試試下麵的辦法:

1.直接詢問孩子。

注意,“詢問”不是“反問”,更不是“質問”。父母應該在接納和認同孩子的情感的基礎上心平氣和地詢問。如:“×老師那樣對待你,的確很不公平。不過,你想過沒有,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2.讓孩子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

如:“某老師沒了解全部事實就訓你,這的確是他不對。但老師也會有錯誤的。而且,某老師很看重你,(舉出一些事實),我想他可能是對你期望很高,看到你的毛病就急了。你說呢?”

3.直接評價孩子的行為。

如:“我認為你這樣做是對的,對於這種事不應該袖手旁觀,你應該把你這樣做的理由告訴你的老師和同學。” “不,我不同意你這樣做。小琴這樣做很傷你的心,但你這種做法也會傷害她。何必要兩敗俱傷呢?”

4.把孩子麵對的問題清楚地說出來。

如:“那麼,你現在的處境是這樣,同學以為是你向老師告狀,所以都不和你說話,是嗎?我能理解,你現在一定難受得很。”提供一些信息、建議和選擇的機會。“聽說今晚有場球賽,你和小金一起去看場球會不會感覺好些。你如果真想這樣做,我可以給你錢。” “你覺得……怎麼樣?” “如果……會不會有幫助?”

5.給予一些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幻想。

如:“如果書本上的內容能通過一個機器輸送到腦子裏去,那就好了,聽說科學家們正在研製這種機器呢。”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發現孩子遇到了麻煩,但他就是不願意開口,怎麼辦?這時絕對不要逼迫孩子說話,也不要輕易向孩子提出建議。我們每個人都有短暫的甚至永遠都不想告訴任何人的經曆,有些人則更願意獨自悄悄地撫平傷口,忘卻恥辱。孩子們也一樣。當他們想獨自療傷時,他們會明確地向我們發送信號。當他們走向自己的房間,當他們一言不發,當他們明確地說“你別再問了”的時候,父母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讓他去;同時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改變了主意,父母隨時都願意幫助他。

請父母參與思考

許多時候,孩子並不需要父母的指導和教訓,他們需要的是有人傾聽他們的訴說,有人理解他們的感受,所以最好的溝通就是傾聽,那麼,你應該怎樣傾聽孩子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