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上篇 父母威信的六個來源 (1)(1 / 2)

第一來源:人格魅力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有這樣的困惑:自己比較注意教育方法,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算親密,但常常弄不懂,為什麼孩子對老師的話,句句都奉為“聖旨”,而對父母的要求卻往往大打折扣,甚至背道而馳。作為父母應當怎樣樹立自己的尊嚴與威信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在兩代人早期的溝通中,父母永遠是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和偶像,“爸爸說的……”、“媽媽說的……”就是他們心中的信條。但隨著孩子年齡與知識的增長,社會生活介入的加深,孩子越來越發現,父母並非總是對的,於是,父母的權威感開始褪色。這意味著孩子獨立性的加強,本來是件好事,但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持續保持其尊嚴和威信,孩子便會不再信賴父母,兩代人的溝通也會出現障礙;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的威信消退,而孩子又沒能找到正確有力的精神支持,就有可能被一些外來因素引誘而走上邪路。許多失足青少年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曆。他們對自己的父母不信任、不尊敬,不能從父母那裏獲取引導和力量,轉而向“哥們兒”甚至社會邪惡勢力尋找精神歸宿,最終走向犯罪。

保持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尊嚴和威信是很重要的,但是許多父母對這一點存在錯誤認識。比如:認為體罰孩子能保持父母的權威感;認為對孩子的任何錯誤絕不能姑息寬容;認為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對孩子妥協,等等。其實,這些非但不能起到效果,反而會加深代溝,讓孩子對父母更加不信任。

什麼是“威信”?“威”指的是對原則的堅持,“信”指的是對承諾的信守。父母如果做到這兩點,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應該是很有權威感的。

下麵幾點建議也許有助於你檢查一下自己:

第一,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來源於父母的“原則感”。不但是孩子,就是成年人也會自然地對“原則感”強的人表示敬意。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多多,但自律不嚴:督促孩子用功學習,自己天天看電視搓麻將;要孩子誠實,自己卻把單位的東西拿回家用;要求孩子上進,自己卻隨大流……這樣的父母怎能獲得孩子的尊敬?是人格的力量而非強迫的命令,造就父母的威信。

第二,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計劃,比如工作、進修,你的努力就是孩子的榜樣。對孩子的要求,父母自己要先做到,有一個笑話,老師家訪時告訴父親孩子在學校罵“他媽的”,父親大怒:“這小子他媽的就是不學好!”不幸的是,這樣的父母在我們身邊其實很多。

第二來源:信守承諾

在“威信”一詞裏,“信”和“威”具有同等的地位,要讓孩子對父母心悅誠服,誠實守信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要對孩子守信,我國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曾子殺豬”,說是孔子的著名門生曾參,他的妻子一次哄孩子,騙孩子說殺一頭豬給他吃,曾參知道這件事很氣憤,說不能失信於孩子,於是真的殺了一頭豬。而在我們周圍,許多父母對給孩子的承諾不當一回事,“不過是哄哄孩子嘛。”

父母對待其他人也應該講信用,重承諾。正如我們上麵所說,孩子不但從你對待他的態度中學習,也從你對待別人,對待你的工作和生活等一切事情上學習。遵守承諾的父母會獲得孩子自然的尊敬和信賴。同時,你的言行也幫助孩子培養守信的美德。

對父母來說,這幾點經驗可能有用:

第一,不在孩子麵前誇口,胡亂許諾。承諾太多而又不能兌現,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會大大降低。孩子如果提出什麼要求,不要隨口答應,而是清楚地告訴孩子,可以還是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