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上篇 父母威信的六個來源 (2)(2 / 2)

有的時候我們的確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這時,為孩子想想,他們在向你學習,學習如何對待自己的怒火。你想給他們做一個怎樣的榜樣?

4.樂觀——避免嘮叨和抱怨。

你會尊敬那些不停抱怨的人嗎?你會願意與成天嘮叨的人相處嗎?你一定會說:我躲還躲不及呢!孩子也是同樣的心情,當他們聽著媽媽的嘮叨,心裏恨不得趕快找個地方躲起來,要命的是還找不到這種地方!嘮嘮叨叨、唉聲歎氣、怨天尤人,這些行為極大地傷害著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怎麼辦?這就需要父母(尤其是母親)的自我調節能力了。找些有趣的事做,跟朋友訴苦,寫日記……什麼都可以,但不要讓孩子做這個犧牲品。另外,在心情低落時不要教訓孩子,你不妨呆在自己房間裏調節一下。一開始改掉這個習慣可能很難,你不妨讓丈夫幫助你。但隻要你樂觀的心情壓倒了嘮叨抱怨,不僅是孩子的幸運,更是你自己的幸運。

孩子對我們的信服常常依賴於日常生活的細節,依賴於一些你自己可能也沒意識到的習慣。

第六來源:善於妥協

向孩子妥協並不會降低父母的威信,相反,如果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向孩子妥協,孩子會感覺到父母可親可敬。“妥協有條件,威信自然成。”

向孩子妥協是有藝術的,無條件的妥協肯定不行,那等於向孩子“棄權”,長期如此,孩子根本就不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他會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的需求就是應該滿足!

也不能因為孩子的無理取鬧向孩子妥協。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哭鬧、撒嬌什麼的,不知道怎麼辦,或者心腸一軟,就滿足了孩子的需求。這種妥協必然後患無窮。因為孩子從這一次的“收獲”明白了對付大人的辦法。 那麼,怎樣妥協才能建立父母的威信呢?

1.要求孩子清楚明白地說出自己的要求以及理由。

孩子凡是嗯嗯啊啊,哼哼唧唧,說話含含糊糊,或者用撒嬌一類的手段,父母就絕對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必須讓孩子把話清楚地說出來,比如:“爸爸,我想看今天晚上兩點的世界杯,這是巴西對阿根廷,我太想看了。”

2.和孩子討論要求的合理性。

如果孩子的要求的確離譜,你應該直接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沒有討論的餘地。“不,這不可能,我不認為你需要一輛新的名牌自行車,你現在的車很好騎。”

如果孩子的要求有一定合理性,那麼向孩子提出你擔心的問題。“晚上兩點看球賽?我知道你很想看,但是我認為你那個時間應該睡覺,不然你明天起不來,上課也精力不好。”

3.向孩子做出一定讓步,但孩子必須承擔某種責任。

當孩子把理由說得很清楚並做出承諾,父母可以滿足孩子的願望(或者部分願望),但一定要讓孩子承擔責任。比如:“好的,我同意你晚上起來看球賽。但是,你必須在晚飯前做完作業,這樣你可以在八點上床睡覺。還有,如果你明天早上打一個哈欠,世界杯的決賽你就看不成了。”讓孩子做出保證(可以要求立出書麵字據)。而且,父母要說話算話,如果孩子沒有履行責任,則要斷然取消他的權利。

請父母參與思考

讓孩子看到你的社會角色,感覺你的“重要性’,這能讓孩子對你產生新的尊敬和信賴。向孩子妥協並不會降低父母的威信,相反,如果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向孩子妥協,孩子會感覺到父母可親可敬。你學會了向你的孩子妥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