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秀娟與女兒的通信不光談讀書,也談應該怎樣對待花錢,怎樣對待成績等等問題。於秀娟還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女兒小學畢業前夕,她提出要拿錢給同學們買紀念卡,以表達幾年來同學之間結下的真摯友誼和濃濃的情感,這是人之常情。麵對女兒的合理要求,我們無法打擊她的熱情,便答應下來。晚上,我經過一番思考和準備,給她的抽屜裏放了一封信。在信中,我給女兒算了一筆經濟賬,詳細列出了她一年來為同學、為朋友過生日、送禮物等的種種花銷,同時我還引用了一篇來自貧困山區希望小學的報道,裏麵介紹了幾位不畏生活困難、勤奮讀書的小學生。隨信我還附上了幾張我親手做的精美賀卡,裏麵還夾著自製賀卡的方法。第二天,女兒看到了信,她先是緘默不語,靜靜地思考。接著,她驚訝地說道:“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我竟然花去了幾百元,夠那些小朋友幾年的學費呢!”她拿起了我給她做的賀卡,愛不釋手地看著,說:“哇,這賀卡比買的還棒,媽媽手真巧,我也要做,我要跟你比一比……”
當你覺得對著孩子“有口難開”時,是不是試試這種辦法呢?
書信型語言風格三大秘方:要有真情,少教化,少講大道理:不要詢問“看信了嗎?”;給孩子交交心,說些自己的心裏話。
家庭語言的最佳選擇
●鼓勵語
鼓勵對於孩子的意義在各式各樣的家庭教育書籍中被寫得非常多了,許多父母也開始體會到鼓勵孩子的重要性。問題是:怎樣選好鼓勵的語言,怎樣掌握鼓勵的藝術?這可需要父母在生活中不斷摸索,不斷嚐試。
鼓勵語切忌空泛,切忌誇張,切忌虛偽。“空泛”的毛病比較常見,這多半是一些平時沒有養成鼓勵孩子習慣的父母,又想要誇孩子幾句,想不出詞兒,隻好用一些沒什麼實際含義的“你真行”、“你真棒”、“真為你驕傲”來說事。孩子聽了這樣的話,並不會感覺滿足,隻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鼓勵語不要誇大,孩子某個方麵表現不錯,或者有了一定進步,就把孩子使勁“捧”一番,這樣,孩子很可能會“翹尾巴”,驕傲起來。鼓勵的話語最忌諱的就是虛偽,父母虛情假意,故意說一些話“奉承”孩子,孩子一旦發現父母的鼓勵並非出自真心,不但不會點燃信心,還會喪失對父母的信任。
鼓勵的語言依賴於父母敏銳的發現,無論怎樣的孩子,無論孩子在這一天做了多麼不可饒恕的事情,也決不可能在整整一天找不到一件孩子做得不錯的事。找到孩子做得不錯的事,並且用清楚明白的話把這件事複述一遍,告訴孩子,這是對的,你做得好!這就是最好的鼓勵。
“你能和鄰居家的小妹妹一起玩你的玩具,真好。”
“排長隊很不容易,你一點也沒有性急,你的自控能力很好。”
“你的作業寫得整齊多了。”
……
鼓勵不僅針對孩子做得好的事,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努力的過程中要給孩子提供信心和力量。
女兒在玩積木,可總是玩一會兒就厭了,總也搭不出個完整的東西。父親沒有教訓孩子,而是拿起孩子的積木開始動手,一會兒,一棟“摩天大樓”拔地而起。“數數幾層。”父親微笑著說。女兒數來數去:“十五層!”“你能不能蓋這麼高?”“我一定能!”
之後的幾天,女兒一直專心致誌地搭積木,七層、八層……終於,她也搭出了十五層高的大樓!
給予孩子信任就是最好的鼓勵。於作德先生是一位很民主的父親,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鼓勵孩子。他真誠而虛心地請兒子幫自己做新年工作計劃。兒子激動又不好意思地說:“我一個小孩子怎麼能幫助你做工作計劃呢?莫非爸爸又在開什麼玩笑……”於先生讓兒子說出他對爸爸工作成績中高興、滿意之處,以及有什麼希望。兒子在父親的提示和鼓勵下,說出了他為爸爸發表的文章而高興,希望爸爸年底評個先進工作者。爸爸誇兒子聰明,說得很正確。他還讓兒子用毛筆寫好,掛在床頭,作為他的奮鬥目標。爸爸的進取之心,感染著兒子的心靈。兒子在爸爸不斷的鼓勵之下,書法作品獲得了”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的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