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維的爸爸發現孩子從小店裏偷了一個電子遊戲機,讓我們看看他們的對話:
爸爸:你認為偷東西是對呢,還是錯?
小維:是錯的,爸爸。
爸爸:為什麼是錯的?
小維:會被人抓住。
爸爸:那是個原因,你還能想出別的什麼原因來嗎?
小維:會被警察抓起來,送到監獄去。
爸爸:還有別的原因嗎?
小維:我想你會很不高興。
爸爸:為什麼我會不高興呢?
小維:因為我拿了別人的東西。
爸爸:說得對,你拿了不屬於你的東西,這是不對的。
孩子的是非觀念通常有些薄弱,比如小維,他認為不應該偷東西是因為會被抓住。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就這個教訓,讓孩子從更深的角度思考問題,比如考慮自己行為的影響,對他人的傷害等等。不要對孩子講大道理,要從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出發解釋問題。
●讓孩子知道自己行為的影響
培養道德的一個最好的做法是指出孩子行為對別人帶來的影響(“看看,你把她弄哭了”)或者強調受害者的感情(“你傷害了他的自尊心,他現在不高興了。”)這樣做能促進孩子的道德成長和增強他親近社會的行為。使用這種方法,重要的技巧就是讓孩子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對很年幼的孩子,可以用一種“演戲”的方法,比如告訴他,有人把他最喜歡的玩具拿走了,問他的感覺是什麼。對於大些的孩子,則可以跟他深入談談,和他分析別人的感情。
讓我們繼續上麵那段談話:
爸爸:想想看,如果你是那個老板,晚上清點貨物,發現東西被人偷了,你會怎麼想?
小維:我會很不高興。
爸爸:那個店子所有的東西都是你花錢買回來的。現在,東西不見了,你什麼也得不到,還得為它付錢。小維:……
爸爸:如果多有幾個人像這樣拿了東西不付錢,你的店還開得下去嗎?
小維:可能要關門了。
爸爸:我跟那個老板談過幾次,他家在河南農村,在鄉下掙不到錢才到北京來的。他一家三口,全靠這個小鋪子掙錢。還不止這些,他還要寄錢回去給他的父母。
小維(幾乎要哭了):是我不對。
●鼓勵孩子改正錯誤
孩子不僅要認識到自己錯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該做些什麼來改正錯誤。對於一些不太重要的問題,隻要和孩子講清道理就可以了。但如果孩子的行為已經帶來傷害,就應該鼓勵孩子采取措施進行補償。這樣,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後果,清楚地理解“責任”的意義。我們再來看上麵的對話:
爸爸:看起來你已經知道自己錯了。那我們一起想想該做些什麼改正。你準備怎麼辦?
小維:把錢給他。
爸爸:我看,你即使把錢給他,留下遊戲機也不對。這遊戲機是你偷來的,你每天玩它會心情好嗎?
小維:那我把遊戲機送回去,並且道歉。
爸爸:這樣做需要很大的勇氣,你拿遊戲機雖然不對,但是你有勇氣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很值得自豪。你準備什麼時候去,預備說些什麼?等你決定了,我和你一起去。
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方法:
①讓孩子冷靜思考一下自己的行為,想想怎樣改正。
②讓孩子寫封信,說明自己做錯的事,以及準備做些什麼改正。
③讓孩子寫信、打電話,或者當麵向受害者賠禮道歉,如果需要,陪孩子一起去。
④讓孩子用零花錢賠償弄壞的東西,或者將拿走的東西送回去。
⑤讓孩子說幾件本來可以做的事取代錯誤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