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篇 通過溝通讓孩子學會做人 (5)(3 / 3)

□尊重他人的權利

孩子有時可能會以為自己有特殊的權利,去做所有要做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想辦法教育他們使他們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海海經常喜歡搶小朋友的玩具,惹得小朋友們哭鬧著向父母告狀。海海的爸爸告訴他,會給他買好玩的玩具。爸爸買回了玩具之後,海海還是同小朋友搶玩具。他覺得搶過來的東西更有成就感。爸爸將海海的卡通片VCD藏了起來,海海特別想看卻找不到,於是,就大哭大鬧。爸爸告訴他,他搶走了小朋友的玩具,小朋友也像他現在這麼難受。爸爸播放了卡通片之後,告訴海海,有一種大家都會高興的方式:相互交換玩具玩。當然要征得小朋友們的同意。海海從此以後再也不去故意欺侮小朋友,而是同他們一起愉快地玩。

父母要讓孩子懂得他必須尊重他人的權利,而不是什麼事情都以他為中心,為所欲為。

父母也可以讓孩子懂得尊重父母的權利,比如,父母的書本不能隨便亂翻,想要看一下,先要說一聲,看完之後要放回原處。

總之,父母可以從多方麵、多角度地去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權利,並且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善待普通人

人們很容易發自內心地去尊重科學家、政治家、藝術家等傳人、名人,對於周圍的普通人則沒想過很好地去善待。如果,他們的社會地位較為低下,就更難得到相應的尊重和關愛。父母要讓孩子以平等的心態去看待身邊的普通人,並真誠地去幫助他們。

李小蘭女士,她用自己的友好、熱情去待人,並讓孩子明白這是應該做的:

我家住在工廠宿舍區,廠裏請了一些農村的臨時工來修建房屋,打掃衛生。

有一天我在陽台上晾衣服,看見我的孩子和一群同學在樓下跳皮筋,一個民工模樣的人剛走近她們不知說了一句什麼,她們就一哄而散了。孩子上來後,我問她怎麼回事。她說那個民工紐扣掉了,想向她們借針線用。我叫住了那個民工,讓孩子給他送去針線,拿了藍、白兩種線,並且說用完了不用歸還了。

孩子回來後問我:媽媽,很多家長都跟孩子說,不好好讀書,就會和那些民工一樣。你怎麼還幫助他們呢?”

我對她說:“別人遇到困難,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熱情地伸出雙手,真誠地給予適當的幫助,對民工也應該這樣。”接著我給她講了列寧小時候是怎樣以禮待人的:不管是搬運工人還是洗衣婦,無論是郵局工人還是外婆家一道玩羊拐遊戲的農村小朋友,他都以熱情、尊重的態度來對待。有一次一個貧苦農民的大車陷在泥裏,列寧馬上跑過去幫著拉出來。我們也要像列寧那樣,舉止謙恭有禮,善待周圍的人。

孩子所能看到、判斷的東西頗為局限,父母的做事方式以及為態度都直接影響著孩子。有些父母自身就有勢利心理,認為要交往就交往有價值的人,有身份的人。其實,身邊的普通勞動大眾也是很值得尊重和善待的。每個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普通人,更需要尊重和關心,他們會更珍惜。

每個人都有值得尊重的一麵,一個人能謙和地善待極普通的人,那麼,他會生活得更快樂,並且會學到更豐富的生活知識,擁有更美好的人生體驗。

8.怎樣培養孩子的個性?

□意誌品質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智商的因素外,還有較大程度取決於他的情商。情商與個性是密切相關的。

父母要從小就培養孩子良好的意誌品質。通常而言,孩子性情浮躁,做事缺乏耐心、恒心。吳唯沛用和風細雨式的熏陶,巧幫兒女改缺點:

我有一雙已參加工作的兒女,在他倆年幼時,我發現了他們的缺點:兒子“猢猻屁股坐不住”,做什麼事都缺乏耐心、恒心;女兒說話有語病,開口閉口總要帶“那麼”。

我為幫助他倆克服各自的缺點而傷透腦筋,打罵、責備顯然是下策;喋喋不休地說教,效果也未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