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上篇 通過溝通讓孩子學會做人 (7)(1 / 3)

一個年僅14歲的中學生,想參加全國高等院校統一考試,因為他正在中學少兒實驗班讀書,有這個基礎和條件,父母欣然同意,並鼓勵他做好充分的考試準備,還幫助孩子進行考試的谘詢。父母認為,無論孩子考試的結果如何,孩子的求知精神應該得到肯定,這是孩子相信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的表現,父母應該予以全力的支持。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其實,父母多一些欣賞,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支持,孩子是會做得更好的。

□鼓勵孩子

孩子可能會因為自身的某些條件而自卑,比如,中央電視台半邊天主持人張越在上學時曾經為自己的肥胖而自悲,當她的自信被喚醒之後,才漸漸走向成功。

樓旨君是一個很成功的家長,三個女兒都出類拔萃。她對教育孩子頗有感受:

我感到一個孩子的成長與遺傳、社會環境和教育三方麵的因素有著很大的關係,這三者中教育起的作用最大,家庭教育尤為重要。

孩子在小時所形成的東西非常牢固,因小孩好模仿,父母是他們的啟蒙老師。因此在教育之中,家庭教育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首先得給孩子樹立自信心。

家長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積極地鼓勵孩子向上,不打擊孩子和挫傷孩子的積極性。

在這方麵我有深刻的體會。我的小女兒王蕤,因三歲時做過扁桃腺手術,嗓音變粗,在幼兒園唱歌常受到小朋友的嘲笑,她為此很自卑,不願去幼兒園,心情苦悶。當時,我差點對孩子說嗓子不好是遺傳,媽就嗓子不好,話到嘴邊轉念一想,如果這樣回答孩子,她會對自己的嗓音永遠沒有信心。我就回答她嗓子不好,要多唱、多練,不怕人笑話才能練好。比如戲曲大師程硯秋先生,原來嗓音並不好,經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京劇界名聲很大的四大名旦之一,你應該向他學習。這之後,王蕤每天從幼兒園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收音機讓我和她一起練唱,慢慢變成她一個人練唱。後來,我們讓她把練熟的歌唱給家人聽。

開頭她說什麼也不唱,我覺得這時家長需要有耐心,鼓勵孩子邁出這艱難的第一步。我讓她先在我耳邊小聲唱給我一人聽,此時我鼓勵她是個勇敢的孩子,三歲時做扁桃腺手術一聲都不哭,醫生都誇獎王蕤是個勇敢的孩子,如果今天連小聲唱給媽媽聽都不敢,那就不是個勇敢的孩子,是個沒出息的孩子。在我的一番鼓勵下,孩子終於在我耳邊唱完了第一首歌。我馬上為孩子鼓掌,以後又讓她唱給姐姐聽、爸爸聽,來了客人唱給大家聽。後來她上小學識譜能力和唱歌都比同齡孩子強。到了14歲,紅領巾廣播電台要招收業餘少兒播音員,家人鼓勵她去考,結果主考老師一致認為她的嗓音好。不久,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年時代節目聘請她做業餘主持人,她主持的12期節目全是她自己采訪、自己寫稿、自己主持、自己製作,受到聽眾的好評。

這件事對我印象很深,如果我用第一種方式回答孩子,孩子就會對自己沒有信心。用後來這種方式回答孩子,再加上科學的引導和訓練,孩子的劣勢就會轉變成優勢,更重要的是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人,隻要通過努力和拚搏就不會比別人差。孩子懂得了這點就會對自己永遠有信心。

王蕤,1998年當選為北加州地區美中友協主席,現已出版了暢銷書《從北京到加州》。

母親的鼓勵的確很重要,樓旨君從小就對孩子實行一多、一少、一不的原則。一多就是多鼓勵,一少就是少責備,一不就是不否定。

父母要讓孩子的心理素質保持良好的狀態,為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奠定一個良好的紮實的基礎。

□讓孩子自己去做

父母特別能幹的孩子,可能會潛移默化變得能幹,也可能因為父母不放手讓孩子做,以致於孩子什麼都不會做。

要讓孩子能夠幹淨利索地做事,首先要讓他們去嚐試,而不是一味地依賴父母。父母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選擇,去做事,他們會得到鍛煉,同時也會有所收獲,並樹立起自信。

張玉玲女士在生活中找到了一種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方式:

上學後,女兒添了一個壞毛病,總咬手指。開始我老找不出原因。慢慢地,我看出了症結所在,她太缺乏自信,碰上難題或害怕的人,就不自覺地咬起來。為了培養她的自信心,我試著用家務勞動的形式引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