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上篇 通過溝通讓孩子學會做事 (2)(3 / 3)

家長們無法回避孩子們學業上的競爭,但這並不意味著家長應當讓孩子把超越他人作為學習的目的,而是應培養孩子對學習本身、對活動本身的興趣,培養成功地解決問題、駕馭某一事物時的成就感。

□培養低分孩子的自信心

有些孩子成績低下,他們的能力、愛好、興趣都因成績太差而被無情地否定了。實際上他們還未從起跑線上出發,就已經成了失敗者。

在家庭中,家長可能會抱怨這些孩子,並給他種種限製。孩子們會感到多方麵的壓力,歧視,甚至會有強烈的自卑感,導致性格孤僻、敏感。有些低分學生就因學習壓力而自殺。成績不好的孩子,會感到沮喪、痛苦,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接受新的任務。如果一個學生長期處於失敗的境地,那麼他很容易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作出過低估計,越來越逃避學習任務。

家長首先要對孩子有信心,而不是失望、責備。有一部分孩子的自我意識來自於父母是如何看待他的,當他肯定他被父母愛時,他就能認識他作為人的價值。父母必須花時間給孩子介紹好的書籍,與他們一同玩耍遊戲,這一切都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尊心。

周先生在女兒未及格的試卷上簽了名。女兒奇怪地問:“爸爸,你為什麼不責備我?很多父母都會責備孩子的……”周先生說:“女兒,爸爸,為什麼要責備你?你是聰明的孩子,上一次剪紙花的時候,爸爸就遠不如你。”“可是,我考得這麼糟糕,我太笨了!”“不!笨孩子是沒法剪出那麼精致的紙花,爸爸相信你能做好!”“但是,我讓你失望了。”“來,我們重新做一下試卷。”周先生發現女兒在有些題目上還是不知所措,他就一再提醒、分析,並鼓勵孩子“勝利就在眼前”。

當女兒將試卷重新做了一次之後,周先生說:“孩子,你看你不是做得很漂亮。”周先生還幫女兒分析了失敗的原因,這樣女兒就更明白了。他告訴女兒,知識就是這樣一點一點積累和長進的。

在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經常性的談話,會使低分孩子走出自卑。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學會互補技能,教會孩子揚己之長避己之短,與同伴互為補充的技能。同時,家長若沒有條件輔導孩子,可以在征求孩子意見之後,請家庭教師幫他補習,並告訴他:父母對他是很有信心的。

□怎樣看待孩子的成功

成功,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釋。在現代社會,大部分家長喜歡將具有“高學曆”或“高職稱”,具有一定權力和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威望等視為“成功”;認為隻有獲得這樣的成功,孩子將來才能有人生幸福。

在孩子上學階段,家長會認為取得好成績,才算成功。父母們的觀念似乎沒有什麼不對,但他們可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家長的選擇是否適合自己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如果不適合,孩子將怎樣達到家長所選擇的“成功”;如果達不到,他如何能感到人生幸福?

父母的教育觀念對孩子影響是很大的。比爾?蓋茨在湖濱中學讀書時,常按自己的興趣誌好來安排學習。比爾?蓋茨在喜歡的課程上狠下功夫,學得非常棒,如教學和閱讀方麵,遇到他不喜歡的課程,他就不大下功夫,在課堂上睡覺是常有的事,但學得也不錯——大概因為他很聰明。

每次父母看到比爾拿回來的成績單,盡管他們知道比爾在一些課程上會學得更好,但他們並沒有拉下臉來責備小蓋茨。

作為律師的父親在律師界聲望非常高,他十分希望比爾能子承父業。當他發現兒子對當律師毫無興趣時,意識到若強迫他,那麼兒子的天賦是無法從律師中體現出來的,這對自己兒子的發展極其不利。父母放棄了自己的想法,讓比爾在大學領域裏自由發展。比爾?蓋茨要離開哈佛,放棄錦繡學業,與別人一起創辦計算機公司。受過正規教育的父母一開始極力反對,但他們最後還是尊重了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