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的成功是個人天賦與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比爾?蓋茨的家庭注重對他的天賦的保護與培養,讓他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當然,比爾?蓋茨是一個特例。如果,父母處處限製他,恐怕不會如此成功。對於普通的孩子,同樣要給他寬鬆的環境,讓他做適合自己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同時,讓他因為能勝任這些,而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這樣的孩子,父母就可以視為成功了。
3.怎樣培養孩子學會合作?
□信用,合作的基礎
合作就是個人或群體相互之間為達到某一確定目標,彼此通過協調作用而形成的聯合行動。參加者須有共同的目標、相近的認識、協調的互動、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達到預期的效果。
誠實可信的人,人們才願意與他合作。青少年們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在被父母寵愛的環境裏,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而忽略了信義。
家長以身作則,言而有信,這樣才可能讓孩子明白重信用該怎麼做。父母在生活中的小事上,也可以讓孩子明白信用的重要性。
lO歲的麗莎對穿衣特別挑剔。一天大家都穿好了禮服去參加一個宴會。麗莎對媽媽說,“我要再換一條裙子。”爸爸說,“我們沒時間了”。媽媽也講:“這條裙子很好看,不需要再換。”可是麗莎堅持要換,要不然就不去了。媽媽說,“好麗莎,你可以在家換衣服,但我們要走了。”“你們為什麼不能等一等我?”“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說好了八點鍾準時參加的。如果我們再等下去,全家會去晚的,我們就失去了信用,對主人也很不禮貌。”媽媽說完就打開車門坐進去,然後開車帶著其他人走了,將麗莎留給阿姨。
媽媽並未對麗莎發脾氣,也沒做生硬的要求,這種堅決的行動本身比語言更有說服力。有了這一次經驗後,麗莎就明白了:約好的時間就不應該遲到,說好的事情就不該失信。當她再和全家一起出動時,就會提前決定好要穿什麼衣服,而不是挑來挑去讓大家等她,她甚至有可能提醒父母還差多少時間。
家長能遷就孩子的任性,但是這樣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要在社會交往中能立足,必須將信用作為為人處世的一條準則和方法。當孩子承諾了一件事以後,就要讓他對自己的話負責任。有一個富翁的兒子問他:“怎麼才能獲得富有?”富翁說:“信用。哪怕你的合同使你虧掉100萬,你也要履行諾言。”兒子問:“如何能夠不虧掉100萬?”“別簽這份合同。”
父母對待孩子及別人都做到守信用了,孩子往往很容易仿效。當孩子自我意識太強烈,不去遵守諾言,父母應該讓他明白,朋友們上了一次當,就絕不會上第二次當,那麼,就沒人與他合作了。言而無信的人,父母也難以信任他。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在一些父母固有的思維模式中,一直認為要幫助別人自己就要有所犧牲;別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會失去。其實很多時候幫助別人,並不就意味著自己吃虧。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任何人也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及幫助別人。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表率,真誠地去對待別人,這樣才會使孩子潛移默化到心中。同時,父母要對孩子的人際關係給予正確的引導,以便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
張華對媽媽說:“今天上自習的時候,有個同學拿著不會做的題來問我,我給他講了。可是下課以後我的朋友王力卻說我真傻,告訴了他,耽誤了自己的時間不說,還可能下次考試的時候被他超過去了,多虧呀。”媽媽問他:“你認為你傻嗎?”張華沉默不語。“如果,你問別人問題,你希望別人怎樣?”“當然是希望他教我。”“如果,你不教別人,別人會教你嗎?特別是別人知道你會做的題目沒教他,那又會怎樣?”“那,我可以問老師。”張華說:“是的,你可以問老師,但老師在教室的時間比較少,再則,同學之間可以更輕鬆地交流。同學之間,在相互的幫助中,你們的能力與成績都提高了,就如同在體育比賽中,你們整個小組的成績都提高了一樣,你們這個群體在整個人群中的位置就整體向前挪動了,你們就前進了;你付出了,但是你也收獲了。善待他人也強大了自己。”
家長總是為孩子操碎了心,卻未必收獲很大。在這個需要合作的時代,父母應該讓孩子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去得到更多的合作和成功。與人為善是我們在尋求成功的過程中必須遵守的一條基本準則。父母讓孩子多參加團體活動,懂得人與人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