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上篇 通過溝通讓孩子學會做事 (5)(1 / 3)

5.怎樣培養孩子的創造精神?

□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創造精神已經變成了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並能很好運用。事實上,創造精神就像是一雙巨大的翅膀,孩子學到的知識能夠運用得好,全依賴這雙翅膀幫助它騰飛。

家長們可以從珍惜孩子的好奇心開始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家長特別是父親要鼓勵孩子的發問,並認真回答他們的問題。一旦他們的好奇心受到你的重視和鼓勵,就會更大膽更高興地探索並提出問題。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家長應啟發、引導他們自己動腦筋去想、去尋求答案。陳鶴琴曾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他在提出上述原則時,舉了一個事例,一個孩子問他:“竹管裏有空氣嗎?”陳先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拿了一根兩頭有節的竹管,在管上鑽了個洞,放在水盆中。孩子見一個個小氣泡從竹管中冒出,便驚喜地叫道:“空氣!空氣!”由於他自己動腦筋得出了答案,顯得格外興奮,某幼兒園一位家長說,過去,孩子向我提問題,我總是有問必答。自從知道應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後,我就改變了做法。一次,和孩子路過立交橋時,孩子問:“立交橋上為什麼沒有紅綠燈?”我沒有直接告訴他,而是引導他自己動腦筋去思考。先讓他想想馬路的十字路口為什麼要安裝紅綠燈,紅綠燈的作用是什麼?孩子想了想,又觀察立交橋上的來往車輛,忽地開了竅,高興地說:“我知道了!”他邊打著手勢邊說明這樣的道理:立交上的車輛一直向前駛,沒有交叉的路,不需要紅綠燈。

家長要注意傾聽孩子的問題、想法,孩子就會更相信自己的眼睛、頭腦,也就擁有獨立思考的主動性,如果家長隻是注意豐富孩子的知識,不厭其煩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就會使孩子不能很好地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孩子的好奇心,有時會引出千奇百怪的問題,父母也無法招架。有的家長會說:“問這麼多,煩不煩?”也許,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精神就在父母的斷喝中被毀滅了。

父母碰到自己棘手的提問可以找百科全書,或查閱相關書籍、資料,與孩子一起學習。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隻要你用心,很多問題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孩子在不斷的積累中,也會懂得越來越多的東西。

另外,在生活中,父母隨時可向孩子提問,讓孩子來回答。比如,去動物園時,可問一下孩子關於動物方麵的問題,也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問題能力。

□鼓勵孩子大膽思考

少年兒童是充滿幻想,也充滿創造的年齡。他們思考問題時是隨心所欲,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因為他們的大腦裏沒有什麼瞻前顧後、方圓規矩、合理程序。他們是一張白紙,擁有最大的空間,可以繪最好的藍圖。

成人,有時無法擺弄孩子的玩具。因為,成人已有了一些固定思維,他成熟的思維方式未必能解開所有的謎題。成人不要用自己的思維去束縛孩子的想象,而是積極鼓勵孩子去憧憬去夢幻。

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的發明者萊特兄弟,小時候是一對富有奇想的孩子。一次兄弟倆在大樹底下玩,抬頭一看,隻見一輪皓月掛樹梢上,於是兩人產生了爬上樹去摘月的想法。結果,當然不僅沒有摘到月亮,反而把衣服都鉤破了。他們的父親見此情況,不僅沒有謾罵他們,也沒有批評他們,相反耐心地開導他們:“你們想爬上樹梢摘月亮的想法是很有趣也很新奇的,可是,你們想過沒有,月亮那麼高,怎麼能在樹梢上摘到它呢?你們應該創造一種神奇的大鳥,騎上它到天空中去摘月亮。”在父親的引導下,兄弟倆日夜為製作“神奇的大鳥”而努力。

在這期間,父親不失時機地買了一架酷似直升飛機的玩具送給兄弟倆,這更加激發了他們對製作升空裝置的濃烈興趣,將這架玩具不停地拆、裝、擺弄,並加入了當地的風箏俱樂部,這使他們在升空技術方麵獲得了許多感性知識。在研製過程中,為了使飛行器保持平穩,他們翻閱了大量有關飛行的書刊,分析前人失敗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法,他們先後以風箏作實驗取得了初步成功。

在這成功的鼓舞下,經過多次試驗,滑翔機能平飛一百多米遠,但很難有更大的突破,兄弟倆有點沮喪。萊特父親不斷鼓勵他們不要氣餒,也不要在錯誤中饒圈子,要有突破,要有創新。在父親的啟示下,他們發現所使用的前人數據錯誤很多,兄弟倆人又造了一個風洞,測定各種形狀的機翼的流體力學性能,並且自製了一個12匹馬力的輕型內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