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上篇 通過溝通讓孩子學會做事 (6)(1 / 3)

1941年8月,琳達下決心讓兒子學鋼琴,為此她頭頂烈日跪在豆架旁摘豆子,終於重達150磅去了筋的豆莢裝滿了水桶。如此艱辛的勞動,琳達每天僅能掙不到2美元。

同年冬天,5歲的艾倫從師於一位在當地酒吧間彈琴、外號叫“斯皮德”的鋼琴師。琳達每課時付給他1.25美元。為了孩子,琳達覺得這值得。同時,斯皮德也教艾倫拉手風琴。

在艾倫第一次上星期六晨課之前,斯皮德讓艾倫彈奏一些他會的曲子。憑自己多年經驗,以及艾倫如此年幼,斯皮德起先認為艾倫不會有什麼驚人之處。但這初入學門的弟子卻彈了一首優美的華爾茲。斯皮德又點了幾首收音機裏常播的音樂曲目,經艾倫一彈,樂曲中獨到的優美之處,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僅僅幾周時間,艾倫便學會識樂譜,練習彈奏一些有難度的樂曲。不久,斯皮德帶艾倫到霍華德餐館演奏,老板在音樂間歇時,恭敬地為艾倫斟滿了一大杯啤酒。如此,艾倫每次能掙得10美元。

艾倫剛滿7歲,就開始學習作曲。他創作了《我們家裏有一個流浪者》,人們通過委婉深沉的曲調,仿佛看到了他的家境,看到那衣衫襤褸、蹣跚走來的流浪者。艾倫9歲時又創作了《艾倫波爾卡》。

在讀中學期間,為了替父母分擔一些困難,艾倫抽時間在罐頭食品廠打零工。一天,他不小心被罐頭盒劃破了手指。“住手,別幹了!”父親嚷道,“為了音樂,你要保護好手指!”

尼克和琳達於1973年和1977年相繼去世,但他們仍給艾倫以莫大的力量。當醫生告訴艾倫,他的聽力正在逐漸下降,對於大有前途的鋼琴家的藝術生涯,他不得不麵對如此殘酷的現實。他暈了過去,醒來之後,他默想著母親曾對他的教誨,內心中充滿了信心和力量,全身心地投入樂曲的創作。其間,由於注意和保養,他聽力下降得到緩解。

艾倫在他的一曲鋼琴曲裏追憶了父親開車送他去上星期六的晨課;再現了勞累一天的母親,聽著兒子為她彈奏一曲,臉上綻開的笑容……這是他走過的人生之路,是一曲感人肺腑的家之歌。

琳達用自己的慧眼較早地發現了孩子所表現的潛能,她及時地進行了早期開發,並用她和尼克的愛心去為孩子的前途創造條件——頭頂烈日辛苦地掙錢供孩子學習。她認真地傾聽孩子的鋼琴曲,無疑也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和欣賞。在父母的關愛下,艾倫自我表現的潛能如金礦般挖掘出來了。

家長們都願意對孩子進行智力投資,讓一個人成材,單是金錢是不夠的。父母要關注孩子,了解孩子,在他們的自我表現裏找到他的潛能所在地,準確、及時、用心地開掘。孩子都需要尊重、賞識,父母花時間去欣賞孩子的能力,會給孩子很大的信心和力量。而這種信心和力量會使孩子離成功越來越近。

□幫助孩子設定可能的方向

每個人都與眾不同,隻待啟發。有的父母常指責孩子不如別的同學,鄰居,這樣很容易使孩子消沉、迷茫。孩子年幼容易迷失自己,父母可以為孩子設定一個合適的目標,使孩子有一個方向。

生命本身就是一連串目標。沒有目標的生命,就像沒有船長的船,這船永遠隻會在海中漂泊,永不會達到彼岸。

麥克阿瑟將軍,童年時就有了母親設定的目標,他也是一步步地向目標靠近,並獲得了成功。

麥克阿瑟將軍童年時有著非常嚴格的母教,因為父親常年在軍中,所有的學習及人格觀念的養成,都來自母親。

母親非常注重孩子的禮節,遇到升降旗、有年長的客人來訪,她都要孩子們舉手行軍禮。

她每晚照顧孩子上床,都會在麥克阿瑟耳邊說:“你將來長大要做個大人物。”有時會強調:“要像你爸爸或是勞勃將軍。”其實,麥克阿瑟的父親跟李將軍在戰場上互相對抗。這一點,母親居然不在乎,她告訴麥克阿瑟,隻要為了自己的國家,隻要打漂亮的仗,就夠了。

麥克阿瑟念軍校時,母親為了督促他上進,特地搬到學校附近的旅舍居住,這樣,她晚上就可以望見兒子房中的燈光,知道他是否在用功。

母親每天對他說:“你將來長大要做個大人物。”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暗示,讓孩子在無形中就具有了這種意識,並將影響他的一生。

孩子,由於年齡較小見識較少,他未必能有雄心壯誌,也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航標。父母的激發、督促,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實很多、很大。父母要多了解孩子成長的每一個足跡,這樣,就能夠隨時調整孩子的心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