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女兒上了小學,學會了不少字,我就教她畫小板報。我簡單地寫上幾句話,讓女兒畫報頭。我們給小板報取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苗圃》。
現在,女兒上三年級了,開始學習寫作文。我想,原先的小板報版麵太小,內容簡單,又不便於交流。家裏有台電腦,我們用它來辦一份小報,既能活躍家庭的文化生活,又能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同時,還能讓孩子熟悉電腦,練習用拚音方式錄入文字,鞏固她已學會的漢語拚音。如此一舉三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說幹就幹。趁著放假,我就和女兒一起動手辦起小報來了,名字還叫《苗圃》。我們借了一本《教你當個小編輯》的書,邊學邊幹。首先是組織稿件。我讓女兒通知親戚家的兄弟姐妹,叫他們找一篇自己寫得最好的作文,抄寫清楚,交給我們。孩子們聽說辦小報,積極性可高了,很快就交來好幾篇作文。有寫校園的、有寫小白兔的、有寫數學班的……題材十分豐富,當然,語句上的毛病也在所難免。我們從中選出三篇,略加修改,便把稿件備齊了。接著,我教女兒一點一點地把文稿錄入電腦,打出小樣,進行校對。然後是排版。我們參照《中國兒童報》的樣式,設計了報頭版麵。我特意留出一些空白,讓女兒畫插圖,她是美術編輯嘛。最後,打印出清樣,請人幫忙複印了20份。啊!我們的第一期《苗圃》終於誕生了。當女兒看到自己的得意之作整齊、清晰地印在紙上,別提有多麼興奮了。
春節,我們利用親戚朋友互相拜年的機會,把小報《苗圃》當作新年禮物送給女兒的小朋友,他們都很喜歡。假期結束了,開學的頭一天,女兒就興衝衝地拿著小報去向老師彙報。老師看了也很高興,說我們的小報辦得好。女兒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深受鼓舞,回來問我,咱們什麼時候出第二期《苗圃》啊?老師和同學們還等著看呢。
最近,我和女兒商量好了,決定出版第二期《苗圃》。並且,采納了女兒的建議,準備在以作文為主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新的內容,比如智力問答、係列卡通等等。總之,學習與娛樂相結合,加強小報的知識性和娛樂性,讓《苗圃》成為孩子們的好朋友,這是我們今後的努力方向。
家長指導孩子辦一份自己的小報,這是一個簡單易行的事情,多方麵地鍛煉了孩子的能力。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自身所表現的愛好、興趣,用不同的方式開發。孩子施展自我的機會越多,智力將得到更大的激化,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自信心。父母首先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小舞台,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大舞台。孩子潛能開發、實現之後,再鼓勵他向更大的空間去“推銷”自我,“展現”自我,獲得人生中較大的成功。
□嗬護孩子的自我表現成果
孩子們喜歡表現出他們要幹自己的事情的欲望,父母常常害怕孩子們把事情搞得一團糟,以致不許他們試一試。我們把髒成一團的孩子洗幹淨,要比重新樹起他們的勇氣要容易得多。隻要孩子顯示出要為自己做事情,父母就應該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意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要比我們想象到的多。孩子所做的事情,我們要以寬容的心去看待。多加鼓勵和肯定。
生活中的日常事情都可能影響孩子的成長。當孩子表現自我,幫助父母時,父母應珍惜孩子的熱心,他們將為自己有能力而感覺良好。約瑟夫?蒙寧格擁有一個很好的母親:
媽媽第一次讓我感受到她的魔力大約是在我6歲的時候。快到複活節了,那天,媽媽一直在集中精力收拾房間,根本沒注意到我戴著一頂自己製作的複活節紙帽回到家裏。那時,我腦子裏充滿了複活節的神秘傳說——白兔、藏紅花,翻來覆去想的就是複活節的遊行。
可是那頂紙帽卻十分平常。它是用一隻紙盤做成,為了體現春天明快的旋律,我特意用紙剪出鮮花、白兔和太陽,把它們全都粘在紙盤的表麵。可它仍然顯得那樣平淡無奇,毫無生氣。我絞盡腦汁,把一枝柔嫩的柳條盤扣在帽沿上,又用綠色的手工紙剪出一棵小樹,用蘇格蘭式的荷葉邊固著在帽上。這樣,隻要戴帽子的人低下頭或者彎下腰去係鞋帶,那棵小樹就會快活地上躥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