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上篇 通過溝通讓孩子學會做事 (7)(1 / 3)

我不敢想象媽媽會對這件禮物做出什麼反應。我想,它也許隻能和其他許多我帶回家的手工製作一樣,被束之高閣。我也知道,我的哥哥姐姐們都會朝我齜牙咧嘴,愚蠢地譏笑我,然後裝模作樣地把它戴在頭上,責問天底下怎麼會有用紙盤做複活節禮帽的傻瓜。我是7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對這種事,我早就無動於衷了。

但我沒有想到的是,媽媽的反應卻異乎尋常。複活節那天,是個陽光燦爛的春日,路邊的連翹鮮花怒放,格外引人。媽媽戴著我做的那頂帽子去做禮拜。她做這一切時,沒有表現出哪怕是一絲困窘難堪,倒讓人覺得是在做一件莊重而時尚的事情。走下汽車的時候,她用別針把帽子別在頭上,把鬆緊帽帶係在頜下,然後穿過那些身著複活節盛裝的男男女女,從容地走向教堂。我知道我不該要求媽媽把這一切做到底,因此我想她不會就這樣走進教堂。

我至今仍記得,那時,我凝神地看著媽媽,她走得很輕,就像是飄進了教堂。媽媽沒有看我一眼。到現在我才明白,當時她如果那樣做了,無疑會破壞那種氣氛和情緒。帽頂上的小樹枝在春天的輕風中搖搖曳曳,帽沿上的柳枝互相纏繞,從媽媽的右耳邊垂掛下來。在走進教堂的一霎間,我忽然感受到一種愛的情感,那樣博大和充實,使我無法把目光從媽媽身上移開。

她戴著帽子徑直走到教堂的坐椅上,在禮拜開始之前才小心翼翼地摘下來,把一副更為鄭重的麵紗罩在頭上。沒有解釋。但是我們都明白,在做禮拜這樣莊嚴的儀式上,現實畢竟要起作用。然而在孩子的小小童心中,那頂紙做的帽子比起所有坐在我們周圍的婦女所戴的帽子,都更為高貴、莊重。

於細微處見精神。媽媽戴著孩子親手做的那頂普通的帽子走進教堂,這一莊重的舉動,比任何讚美更能讓孩子受到鼓勵,無疑孩子也從中獲得了一種極大的信心和成就感,自尊心受到保護。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較大地影響孩子的自尊、自信,以及才能的表現等。

7.怎樣讓孩子學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機遇,在於創造

家長可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的,或者太笨——因為,孩子沒有他想象的那麼聰明。

父母要相信任何一個孩子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父母給予孩子一定的信心及鼓勵,會為孩子帶來機遇。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獲過199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他在一步一步地不懈努力下創造了自己的機會、運氣和成功。作為父親,他是不幸的,卻又是成功的。

1960年,大江健三郎與日本劇作家伊丹萬作的女兒成婚。這一年,他隨日本作家代表團訪華,在上海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1963年,大江健三郎的長子出世了。不幸的是,長子大江光出生伊始便被先天性癲癇病纏身,智力低下,口不能語,不久,大江健三郎去廣島參加和平大會,在廣島醫院目睹了因核爆炸致殘的眾多被扭曲的生命,他不禁又聯想起自己那殘疾長子的痛苦神情。從此,他的作品中便融合了有關人類的尊嚴、本質、魂靈和企望。1964年,大江健三郎創作的“與長子共生”為主題的代表作《個人體驗》發表,作品講述了一個酗酒成性、放蕩不羈的父親即將殺害自己的病殘兒之際,泯滅的人性突然複活。此後,大江健三郎創作的不少有影響的小說相繼問世,如《萬元延年的足球》、《同時代的遊戲》、《寄與難忘年代的信》等。大江健三郎並沒有按照醫生的吩咐將孩子置於死地,相反,卻十分關注長子的成長。

他認為,大江光雖不能語,但應該讓孩子吐露自己的心聲。於是,在父親嘔心瀝血的幫助下,大江光從孩提時代起就潛心作曲。1992年10月,28歲的大江光所創作的小曲集被錄入CD盤出版發行,發行狀況超過唱片公司的預想,在當年非通俗樂曲的銷售排行榜中名列前茅。1993年初,大江光癲癇病發嚴重,持續數日之久。母親緣子憂心忡忡地說:“這次是大江光有生以來發作最嚴重的一次,以後恐怕再難譜曲了。”然而,1年之後,大江光創作熱情重振,第二張大江光創作的22首樂CD盤得以成功地發行。參加大江光CD錄音製作的長笛演奏家小泉浩深有感觸地說:“他的曲子熱情、奔放、激昂,具有相當的深度與廣度,人們欣賞他的心曲,倍受感染。”大江健三郎感到,長子已經逾越了最危險的發作期,願他能以一個作曲家的身份自立於世。大江健三郎在殘疾長子的身上傾注了過多的深情,他近年的作品則是這種情感的升華。他以“不能說話孩子”為主題創作了《故鄉的森林》、《拯救靈魂》和《燃燒的綠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