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親
□父親的地位
父親是一家之長,頗有威信。孩子可能會在母親麵前任性撒嬌,討價還價,卻不敢在父親身邊隨心所欲、驕橫霸道。
著名作家亨利?比利爾在《父親要素》一書中說:“父親在孩子眼中比母親的影響更大,更為社會所關注。對父親評價越高要求也越高。由此可見做一個好父親並非輕而易舉。”
父親很可能是孩子引以為自豪的人。父親的地位在孩子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父親也會努力工作,事業有所成就,並不斷完善自我形象,以維護其在家庭裏及孩子心中的地位。
父親是家裏的支柱。他可能會很忙碌,但孩子喜歡將“大事情”說給父親聽,讓他幫著拿主意。孩子心目中,父親是成功的象征,父親更為見多識廣。父親通常不會隨便嘮叨、埋怨,他們具有更強的包容心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做事原則性。孩子會仔細去掂量父親說話的份量。孩子可能會對母親的“指示”打折扣,但他們會認真去執行父親的“指示”。
父親,既具備法官的權威,父富有朋友般的親和力。在日常生活中,父親是平易近人的,他甚至會和孩子打成一片。父親具有孩子所喜歡的野性和冒險精神,女兒會覺得新鮮,兒子則會模仿和學習。在事業追求上,父親可能會獲得更多的成就和讚譽,容易讓孩子尊重,甚至崇拜。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無人能替代的,所以,父親與孩子能更深刻更透徹地交流。
父親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就會有很強的影響力。舉世皆知的炸藥大王艾爾弗雷德?諾貝爾,他在7歲時,睜著溜圓的大眼睛問莊墨紐?諾貝爾:“爸爸,炸藥傷人,是可怕的東西,你為什麼要製造它呢?”父親告訴他:“炸藥的用途可大啦,它可以用來開礦、修路,發展工業很需要它呀!”“爸爸,可是它太危險了。”孩子的大眼睛緊緊地盯著父親的臉。(父親因試驗炸藥而引起火災,傾家蕩產,不得不遷到了鄰國。)父親莊重地告訴孩子:“是啊,是太危險了,但是,大家都因為怕危險,都不想幹,那就永遠不會有人類的進步,要知道,事業比生命還重要!”兒子會心地點點頭:“對,我長大了,也要做炸藥。”
艾爾弗雷德?諾貝爾的成功源於父親的深深影響,甚至堪稱終生影響。
父親要珍惜自己特有的地位,注重與孩子溝通的質量和效果。當然,這並不是讓父親擺出家長的架勢,而是用親和方式進行深層次的潛移默化;那麼,父親應該盡可能去完善自己。
□父親的角色
“父親”是個社會角色,而每個社會角色都有其特點。作為父親,顯然不能僅僅充當“第二母親”的角色。心理學研究提示,在遇事果斷、氣質剛強、開拓創新等方麵父親比母親更勝一籌;父親在子女性別角色的發展方麵比母親所起的作用更大些。
兒童在5歲前戀母,對父親沒有過多的需要,5歲左右,就由戀母轉移到戀父,尤其是男孩子,必須模仿和學習父親的樣子以增強自身的男性意識,否則會對以後心理、人格等方麵產生欠缺。
母親陪同順順參加平穀縣“過農家生活”。順順住在一戶養了兩條狗的農家。順順膽小,嚇得坐立不安,偏巧媽媽也從小就怕狗,於是出來進去,總領著他躲著狗走。吃飯時,狗聞著香味拚命叫喚,順順飯也沒吃下,夜裏睡覺也提心吊膽。第二天上午,他們與女主人一起去果園摘蘋果,狗又跟著來了,嚇得順順拚命地跑,順順越跑狗就越追,直到主人把狗喝退。回到家中,順順委屈地向父親述說了這段經曆,而他父親卻說,這有什麼呀,你見到狗以後,不要跑,蹲下來做撿石頭狀,用眼睛瞪著它,它看到你很凶,就不敢惹你了。順順點了點頭。
父親更善於解決矛盾,孩子在父親身邊更易具有陽剛之氣及較強的承受力。
母親可能會為孩子考試失誤而嘮叨,父親則可能會笑著說:“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何況你又不是神童,怎麼能每次拿100分呢?你要記住,有時失敗是成功之起點,也許正是這種挫折,會使你堅強起來。”
父親的話語會使孩子在如釋重負之後變得更為堅強。
父親有很強的事業心,他們更善於開拓創新一番事業。他們的經曆和角色,使他們更能引導孩子去發展自己的才能。
達爾文從7歲開始就很有興趣地搜集許多風幹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蟲。他還搜集硬幣、圖章、貝殼和化石等許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他還愛好在家裏自己做化學實驗。為此,他曾受過他就讀的施魯斯伯裏學校校長巴特勒博士警告:如果還要玩這些不相幹的玩藝兒,就要把他從學校裏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