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意誌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成了大人物,也有很多人永遠都是小人物,大人物受人尊敬,小人物一輩子過著平實而微不足道的生活,從生活意義上而言,兩者都是無可厚非的。
而如果要探究兩者之間的區別,就很有現實意義了。大人物與小人物的本質區別之一,同樣,也是學習差異的重要原因。
這個區別就是意誌力。意誌力,不是爆發力,而是一種韌性,無堅不摧的往往正是這種看似綿薄但後勁十足的持久力。
我們在學校上體育課的時候,經常做雙手懸掛運動,通常在單杠上堅持十幾分鍾就覺得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並從單杠上安全地跳到地麵。但如果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是在一種意外的情況下,你的雙手握住的不是離地麵2米的單杠上,而是離地麵1000米的機翼上,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被營救,於是隻好耐心地堅持著,這時,也許你能超乎尋常地堅持一個小時,甚至更長,這就是意誌力在發生作用。人有很多極限,通常情況下,人是無法超越極限的,所以很多人做事情,包括孩子學習,到了艱難困苦的時候,就輕易放棄了,就像從單杠上跳到了地麵一樣。
成功,往往就是在最艱難的時候,再堅持一會兒。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學習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你的孩子能不能在眾多的孩子中脫穎而出,就在於遇到困難的時候是否具備足夠的意誌力。
學習就像釘釘子,釘子要釘進木頭裏,一靠鑽,二靠擠勁,鑽就是刻苦鑽研,遇到問題決不放棄,不徹底解決不罷休,這樣對知識就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擠勁就是像擠海綿的水一樣,充分使用零角邊料時間,這樣才能將學習時間實質上的延長。無論是“鑽”還是“擠”都需要我們付出超乎尋常的意誌。
但是,意誌是和目標聯係在一起的。如果沒有目標,人的意誌就很容易出現斷節,意誌需要目標來保證。人生很重要的一項品質是“完成能力”,這是所有天才最突出的品質。
三、專注
太陽是夠偉大的了,對於地球來說,在沒有任何介質的情況下,隻能普照大地而已,但是,如果用一把放大鏡,將偉大而散漫的陽光聚焦於某一點,就可以引燃一根火柴。能做飯能煮雞蛋的太陽灶也是使用了聚焦的原理,許許多多的事實告訴我們,專注是可以產生奇跡的。
我的一位朋友,是位優秀的鋼琴調音師,幹這項工作已經幾十年了,有一次,我看他調琴,發現了一個讓我驚訝萬分的事情。他調琴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用手撥動琴弦,然後用耳朵去辨認音階和音色,而是撥動琴弦後,用他的鼻子去聞,聞上幾十秒鍾,便可以清晰地校音了。
就像特異功能似的,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真的不敢相信,我問他這是為什麼。他說,剛開始的時候,也是用耳朵去聽,靜靜地去辨認,後來,每天那樣認真重複和專注,漸漸發現,自己的嗅覺也具有了辨認音階音色的能力,而且是不知不覺中形成的,他自己也很奇怪。
奇跡通常就在專注中發生了,甚至人的觸覺也會轉移。說是奇跡,其實就是人的潛能得到了發揮,在專注的前提下得到了發揮。
專注,不僅是靈魂獲取酬勞的惟一途徑,更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必要條件。專注的最高境界是癡迷,癡迷,受到鼓勵的、訓練的孩子則讓大腦進入了較深層次的智力快感狀態,從而在發展這種興趣中進入一種癡迷的忘我境界,一旦孩子養成了癡迷的習慣和個性,那麼他的智力活動便進入了一個質的提高期,而這種讓他癡迷的事物也必將成為他日後極其重要的部分。
培養孩子專注精神的方法是將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努力運用已經具備的條件去實現目標上來。
一是定力,就是排除幹擾,心神堅定,不亂不散,集中力量突破一個問題。怎樣形成一個人的定力呢?一是確定信念,堅定不移,二是自律,三是充分調動所有的器官聽從大腦的指揮,比如手,腳,眼,鼻等等,去完成自己已經確定了的事情。
二是定向,確定一個著眼點,一旦選定,輕易不轉移。怎樣選定明確的方向呢?一是尋找準確科學的參照標準,二是如果很難確定是否值得或者應該做,那就立即決定,假定這個方向就是你努力的方向,並且在這個假定下立即去做。
四、情緒
所謂情緒就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之一。當我做學習課題的時候,得到了教育專家杜和戎的大力幫助。
他曾經引用《關尹子》中說的一句話來闡述對於情緒的認識,即“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這裏的“性”就是人的需要、本能,就像水一樣。“心”就是人的意願和願望,就像水的流動,形成了一種趨向性,有了一定的態勢(動能和勢能)。而“情”就是指情感、情緒,就像水流動時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