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下篇 省時省力的7個學習習慣 (1)(1 / 2)

習慣是人的穩定的行為傾向,隻要形成了習慣,人就會按照下意識的指示去選擇行為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也是教育的最終成果。愛因斯坦說過,當一個學生畢業離開學校時,如果把老師教給他的知識都忘光了,這時他所剩下的,才是從學校以及教育者那裏得到的教育成果。

習慣的形成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約束階段,即確定了習慣養成目標以後,刻意修正和約束,這時人會覺得很不舒服,甚至很難適應,但這是養成習慣的第一步,沒有這一步,之後就不可能實現,這個階段通常時間為一至兩周。第二階段為適應階段,即經過了第一階段之後,仍然要有意識地進行堅持,但心理已經基本適應,堅持已經不是很難,這個階段最容易半途而廢,這個階段通常時間是四至五周。第三階段為自然階段,為了鞏固第一第二階段的成果,將適應變為一個人的自覺行為,習慣就基本形成了,這個階段通常時間為三個月至四個月。

因此,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可以按照以上的三個階段進行設置實施步驟:

第一步確定需要養成的習慣。確定的目標要具體。性格是習慣的集合,但習慣畢竟不是性格,所以不能將諸如“安靜”、“隨和”、“急躁”、“固執”等屬於性格描述的內容當作培養的習慣目標,而應當將最具體的行為習慣當做目標,比如“認真寫字”、“獨立完成作業”等,而且還需要將行為習慣細化成可以立即評估的內容。

第二步從現在開始製定計劃。特別是對學習習慣的養成,讓孩子明確目標以後,應從“現在”開始做起,從即時即刻開始製定計劃。按照三個階段,劃分為三個時間段:第1天到第15天(約束階段);第16天到第50天(適應階段);第51天到第150天(自然階段)。

第三步父母幫助孩子評估成果。讓孩子學會評估自己的習慣養成成果,經常進行檢查,必要時可以製定日程表,在每一個階段之後,為孩子寫一份鼓勵性的評語。

一、“完成”習慣

“完成”是一種意識,“完”就是按照計劃在自己規定的時間內打上一個句號,善始善終,而“成”就是高質量高效率地做成功了,也就是努力追求“幹得漂亮”,我們通常所說的“今日事,今日畢”,實際上就是“完成意識”的集中體現。

其實,“完成”是每一個人的一種心理需求,比如我們畫一個大半圓放在桌上,回頭再看的時候,一定有一種拿起筆將它畫圓的想法,這就是心理學意義上的“趨圓心理”。而對於孩子來說,形成行為上的“完成意識”,則是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能力。

為什麼要強調按計劃完成的習慣呢?原因有三個,一是生活的秩序為學習提供有利條件。設定目標,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就可以將一個人的心態調整到最佳位置。二是不斷“完成”,逐漸形成習慣後,可以不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人一旦有了紮紮實實的自信心,就什麼困難都不在話下,因為,自信心是人格的核心。三是“完成”可以不斷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潛能隻有在從容不迫的情況下不期而至。

按計劃完成習慣養成的基本要求:

A.保證睡眠。有了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身體的正常的發育,才能為學習提供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頭腦。無論如何,要保證小學生每天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初中生9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高中生保證8個小時以上的睡眠。

B.訂立計劃。與孩子共同約定每天的“專門時間”和“自由時間”,孩子的自控力較弱,所以需要父母和孩子一道訂立好周計劃和日計劃,既規定“學習時間”和“遊戲時間”,也要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所謂自由支配時間是指完全由孩子自主選擇。

C.每天小結。幫助孩子養成睡前十分鍾做小結的習慣,小結內容包括“今天完成了什麼?今天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今天獲得的最大進步是什麼?…”“今天在學習上幫助了誰?”等等。

二、認真寫字的習慣

記得參加高考的時候,我的班主任老師在考前一個月內為我們安排了一項工作,就是每天安排一個小時認真寫字,而且提出了三個要求,一是字跡清楚,不一定要多好看,但一定要清晰明了。二是標點準確,不要忽視任何一個標點符號。三是姿勢端正,在白紙上也能不偏不斜寫上滿滿一頁。

當時我們都不理解,但還是按照要求做了。高考結束後,班裏90%的同學總成績都比預想成績高出15分左右,現在想起來仍覺得很奇妙,認真寫字怎麼會有那麼大的作用呢?原來,考前一個月,該掌握的知識都已經差不多了,除了補缺補漏以外,最重要的工作應當是調節心神,爭取在原有知識水平上多拿一些分數。認真寫字起的作用至少有兩個方麵,一是集中精力,沉住氣,調理心神,使一個人處於沉著的思維秩序之中。考試時,一個月來養成的這種沉著習慣就發生作用了。二是書寫認真能夠提高卷麵的清潔和表達的質量,當閱卷老師麵對清楚整潔的考卷時,感覺到了一種尊重,所以心情是比較好的,很有可能多給那麼一分兩分,幾門加起來,就有十幾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