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下篇 省時省力的7個學習習慣 (2)(1 / 2)

三、慢慢看課本的習慣

也許你和你的孩子都看過影片《阿甘正傳》,電影講的一個低智商兒童的成長故事。阿甘因為智商低未能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並且在孩童時期受到許多人的歧視,但卻獲得了人生的巨大成功。

是什麼讓阿甘成為勝利的微笑者?

是最基本的東西!

因為阿甘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總在重複這樣的一句話:“小的時候,媽媽對我這麼說……”而小時候媽媽對孩子所說的正是“最基本的”、就像“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那樣簡單而重要的道理。

人最容易在基本的問題上吃虧、犯錯誤,摔跟頭往往也是在認為最平坦的道路上。許多車禍的發生就是由於不走人行橫道,其實,過街要走人行橫道是我們從小就懂的道理,可是結果呢?許許多多的人忽視了這個常識,造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劇。

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的,這是一條成功天規,更是孩子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習慣法則,比如看課本、研究基本概念,就比大量做題重要一萬倍!

這裏想說的是,“以本為本”的涵義,所有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孩子都異常重視課本的價值,怎樣有效地看課本呢?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提倡讀書要“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許多專家認為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把書讀“薄”。就是在學習開始的時候把學習內容概略地讀一讀,也叫概讀,概讀有利於統攬學習材料,有助於後續學習中的理解和概括。

在學習的不同時期,概讀的基本要求也有所不同。學期開始時瀏覽全部教材,要知道全書分成幾個大的知識單元,每個大單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在學習轉入每個知識單元時,要略讀一個大單元分成幾章,每章主要解決什麼問題。學習新的一章時則看它分成幾節,學習幾個概念,幾個規律,解決什麼問題。

概讀時要注意書的目錄,目錄體現了書本的基本內容和脈絡。掌握了目錄,就掌握了知識的大概。略讀還要注意書的前言、章節的導引段落、總結段落和知識間的轉折語句,它們往往揭示了知識的主要內容和知識的內在聯係。了解了知識的概要,對書的初步感覺就是“薄”。

二是把書讀“厚”。這是讀書的主要階段,又叫“細讀”。主要指對每一節教材的閱讀。初讀每節教材還是需要略讀,大體知道教材說的是什麼,列出簡要提綱,課文可以分成幾大段,每一段從什麼側麵說明和解決了什麼問題。在略讀的基礎上再進行細讀。要靜下心來,細細地一句一句地讀,重要的語句,看不明白的段落要反複閱讀,可以采用勾畫的方法幫助閱讀,也可以采用“複述”的方法。

細讀的首要任務是搞懂書裏講的是什麼,切忌用自己的認識代替書裏的概念,把書的原意讀偏了。細讀時,要勤於思考,有思考,理解才能深入下去,所謂“俯而讀,仰而思”就是這種思考過程的寫照。可以站在書的立場上,設想一下作者是怎麼想的,他為什麼這樣說,他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把握書的思路。要養成聯想的習慣,舉一反三,要特別注意聯想中的反例,那往往是理解難點的關鍵,或者將把你引向發現,可把類似內容加以比較,問其異同,把認識引向深入。有時候書的觀點和思路會與自己的認識和思路有距離、有矛盾,想不通,對書提出質疑,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疑,是活躍思維、發展創造能力的有力手段,問,是最可寶貴的讀書學習狀態。在細讀過程中,聯係到的內容越來越多,書就漸漸變“厚”了。

三是再把書讀“薄”。這就是“複讀”,在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複讀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1)鞏固記憶。複讀主要用瀏覽、略讀的方式進行,快速概略地閱讀教材,熟悉的知識一覽而過,生疏了的重要知識要多花一點時間喚起記憶,疑難的地方則要下功夫弄通弄懂。(2)理清脈絡。如果說細讀是鑽進去理解知識,那麼,複讀就是從部分知識中跳出來,從高處回看知識的整體。在複讀中要理清知識間的邏輯關係,提出知識的脈絡,列出知識的結構提綱,使知識條理化。(3)領悟“基本”。“基本”是係統知識的根據和出發點,是理解和運用知識體係中大量重複運用的東西,這是知識結構的核心內容。領悟“基本”就是發現基本內容並理解基本內容和一般內容之間的關係。不過要注意,“基本”不是別人告訴就能理解的,而是經過自己大腦的深思熟慮後對知識本質的領悟。知道“基本”和悟到“基本”是兩回事。當你悟出什麼是“基本”內容時,你就理解了知識的本質,你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就達到了更高境界。經過反複的閱讀後,你掌握了書本知識的結構,領悟了知識中的基本,熟練了運用知識的技能,你對書的感覺將是,主要內容越來越少,書變得越來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