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濫用抗生素
在醫院裏,常常遇到一些家長焦急地抱著剛剛出生的嬰兒到口腔科就診,訴說嬰兒發燒幾天了,使用抗生素後體溫已正常,但仍哭鬧不吃奶,而且滿口出現大量的白色絨狀物。醫生檢查後告訴家長:這是由於使用抗生素不當引起的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
何謂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又稱鵝口瘡或雪口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但以嬰幼兒最多見,好發部位有頰、舌、軟齶及口唇部,損害區粘膜充血、有大量散在的似白雪樣、針尖大小的柔軟小斑點,不久即相互融合為白色班片,並不斷擴大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這些白色斑片稍用力即可擦掉,暴露出的粘膜糜爛、輕度出血。患兒煩躁不安、蹄哭、哺乳困難、並有輕度發熱,更為嚴重者可因病變蔓延至食道、支氣管,而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少數病兒可並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進而影響患兒終身的免疫功能。
正常人的口腔、皮膚、陰道中均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能否發病主要取決於機體的適應性和抵抗力。嬰幼兒鵝口瘡的病因是由於通過產道時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汙染,或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所致;更多的患兒是由於抗生素使用不當造成口腔內菌群失調,引起發病的。在人體口腔內細菌和真菌共同存在,並保持生存的平衡,長期大量的使用抗菌生,破壞了它們的平衡,使一些抗真菌的細菌被抑製,於是真菌得以迅速繁殖,引發機體的反應而發病;另外,抗生素的毒性作用,可以造成嬰幼兒器官的損傷,使其機體抵抗力減低,有利於念珠菌的感染。
那麼如何預防和治療鵝口瘡?首先,定期消毒嬰幼兒進食的餐具如奶瓶和奶嘴,並保持幹燥,哺乳期的母親要經常用清水清洗乳暈;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其次,嬰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最重要的是不要輕易給嬰幼兒使用抗生素,如果嬰幼兒生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一旦您的寶寶得了鵝口瘡也不用驚慌,可使用2%~4%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在哺乳前後洗滌患兒的口腔,使口腔成為堿性環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一般情況下,連續使用2~3天病變即可消失,但仍需繼續用藥數日,以防複發;同時母親也應用小蘇打液清洗乳頭,以免重複感染。1:2000的甲紫(龍膽紫)水溶液能抑製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可將甲紫溶液直接塗搽於病變粘膜,每日三次。西地碘(華素片)是一種高效、低毒和廣譜殺菌活性的分子態碘製劑,它的口感較好,抗炎殺菌力強且適合於混合感染,嬰幼兒使用時可將其碾碎後置於口中含化,每日3~4次,但碘過敏的嬰幼兒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