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過量注射疫苗(1 / 1)

第六章 過量注射疫苗

一些家長總想給孩子多打幾針預防針,以便多產生一些免疫力。其實防疫針打得太多也會引起身體不適,另外容易使人體產生免疫疲勞,即自身免疫功能下降。

兒童免疫學專家認為,打疫苗可以提高免疫力,加強其對傳染病的抵抗力。有一些家長總想給孩子多打幾針,以便多產生一些免疫力。殊不知,打防疫針並非越多越好,有時還會產生不良後果。

計劃免疫程序是通過大量科學試驗而製定的,不能隨意更改,即不要漏打、少打,也不可重打、多打。隻要按照程序執行,完全可以保護兒童免受疾病傳染。

如果過多地注射疫苗,容易使人體自身產生免疫疲勞,即自身免疫功能下降。這在醫學上叫免疫麻痹,就好像我們吃200克的食物就飽了,獲得的營養足以維持生命和工作。但為了多獲得營養而拚命多吃,吃500克、1000克,表麵看來吃進去的食物多了,獲得營養會幾倍增加嗎?事實上,由於胃腸不勝重負,反而會因消化不良而減少營養的吸收。

對人體而言,接種疫苗畢竟是一種異物進入體內,打多了也會引起身體不適。因此,兒童應遵醫囑,有計劃地按期接種;成年人應根據自身需要,有選擇性地接種,多打聯合疫苗,如國內目前正在研製的麻風腮疫苗,一針便可預防風疹、麻疹、腮腺炎。

從免疫學上講,人們同時接種疫苗的種類如果過多,各疫苗在產生效力時容易互相幹擾,引起交叉反應,使人體產生不適感,嚴重的可致死亡。通常情況下,一人一次最多打兩針疫苗,而且應當打在不同的胳膊上。同一天在同一隻胳膊上打兩針以上是不允許的。

另外,各種疫苗確實都是用病菌、病毒或它們產生的毒素製成的,盡管經過殺滅和減毒處理,但仍有一定毒性,接種可引起一些反應。特別是在製作過程中,不可能把培養細菌或病毒生長所用的物質完全除掉,其中有的屬於異體蛋白質,會引起過敏反應,輕則出現皮疹,重則發生休克。

並且,這種過敏反應的發生是隨著打針次數的增加而增多。因為人體接觸異性蛋白質的次數越多,越處在敏感狀態,更容易發生過敏反應。

為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反應,在不影響免疫力的情況下,應盡量減少接種次數和注射數量。這樣即可達到防病目的,又可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下列人群不宜打疫苗:

接種的部位有嚴重皮炎、牛皮癬、濕疹及化膿性皮膚病的學生應治愈這些病後再接種;

正在發燒、體溫超過37.5℃的學生,應查明發燒原因,治愈後接種;

正在患急性傳染病或痊愈後不足2周,正處在恢複期的學生應緩期接種疫苗;

有嚴重心髒病、肝髒病、腎髒病、結核病的學生也不宜接種;

患有神經係統疾病,如癔病、癲癇、大腦發育不全等疾病的學生也不宜接種疫苗;

重度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學生不宜接種;

有過敏體質及喘哮、蕁麻疹、接種疫苗曾發生過敏的學生不宜接種,因為疫苗中含有極其微量的過敏原,會給過敏體質的兒童帶來危害;

此外,在傳染病流行時,密切接觸了傳染病人的學生,不宜馬上接種疫苗,必須經過該種傳染病的最長潛伏期後確定沒有發病再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