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身體內外保健(1 / 3)

第二章 身體內外保健

一些不快樂的人們最後經常都去找醫生,抱怨各種疼痛和病痛,這些人並不是承受著假想疾病之苦的憂鬱症患者,抑鬱和不愉快的確會引起真實的生理疾病。這些都還算是幸運的,比較不幸的人可能還會有更嚴重的問題產生,例如癌症。

一名年輕女子來到醫生的辦公室抱怨說:"我下定決心要更用功讀書、更努力工作、和我的男友好好相處,但就是無法如願以償。我設法減肥五、六次,但是卻一點效果也沒有;7年間我就讀了3所大學,但卻都畢不了業;我所能找到的工作隻是店員或服務生而已,接著我總是會因做得不好,而隨即被炒魷魚。我所做的事情最後都不對勁,我似乎動輒得咎。"

在她失敗的經驗一次又一次地接踵而至後,她對自己的信念就變成了一種自我應驗的預言了。就像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一樣,她抑鬱沮喪,而且有消極的自我形象。"現在,我甚至根本就不再嚐試了,因為我知道我是個失敗者,一名輸家。"她"知道"自己是個失敗者。

當醫生問他所看過的病人藥物和(或)酒精是否使他們變得更快樂,他們中有許多人都告訴醫生:日子實在很難熬,他們無法一天不服半顆鎮定劑或和喝幾杯酒。他們聳聳肩,但是至少他們還活得好好的。然而,渾渾噩噩、昏昏沉沉根本就不算是個健康的人生。為你設定的目標卻不隻是活著而已,而是充實完全地度過你的人生。

其他一些碰到的病人則是承受過重的壓力,容易發怒,急欲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觀念,或迫切想要反擊他人。革爾就是像這樣的一個人:他等不及的想要讓以前的老板自摑耳光、難堪尷尬。

革爾說:"他說我沒有正確地經營好我的部門,好!我將要在一家更龐大的公司裏找到一份工作,接管整個公司,然後用我自己的方式來經營它。醫生,我要讓他為炒我魷魚感到後悔、遺憾!我要讓他瞧瞧,對我刮目相看!我也要買下他的公司,這樣我就可以炒他魷魚了!"

他一再持續的憤怒情緒使他的血壓愈來愈高,終於到了患心髒病的地步。其實,到頭來革爾隻是給自己增加了許多麻煩罷了。

心理平衡

一個健康的調查

心理平衡,是保健最主要的措施。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一切保障作用的總和。你隻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

有一個調查,關於北京高齡老人的健康,回答結果是:健康老人不是吃得好和錢多,而是有人早睡早起,身體健康;有人晚睡晚起,不吃肉,也健康;有的還愛吃肉,專吃肥肉,還健康;有人說健康老人不抽煙,但有的還抽煙,有的不喝茶,有的喝茶,都健康。

他們雖然生活方式五花八門,但有兩條健康老人都一樣:每個老人個個心胸開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沒有一個健康老人心胸狹隘,脾氣暴躁,鼠肚雞腸,鑽牛角尖。因為心胸狹隘,脾氣暴躁活不到100多歲,50歲、60歲要麼得癌,要麼心血管病早死了;第二,沒有一個健康老人懶惰,要麼愛勞動,要麼愛運動。正好應了英國一句諺言,"沒有一個長壽者是懶漢"。

為什麼心理平衡這麼重要?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栓,其實是慢性的過程,要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把血管堵死了。-般人四五十歲開始動脈硬化,每年血管都狹窄,一年大約狹窄在1-2%,但隻要你生氣著急,一分鍾動脈可能狹窄100%,當時就死。情緒就有這麼厲害。

美國報道一個53歲的男畫家,一推門進去,老伴和兒子正吵架,吵得很厲害。他剛想勸幾句,還來不及張口,兒子盛怒之下,操起水果刀衝他母親心髒一刀捅過去,當場把他媽一刀紮死。,男畫家也一聲驚叫倒在地上死了。法醫解剖:男畫家動脈沒有硬化,很光滑的。怎麼就死了呢?屬於動脈痙攣閉塞,整個心髒處在高度收縮狀態放不開。

埃及也發生這樣一件事,醫生玩忽職守,不負責任,病人昏迷,瞳孔放大,以為病人死了,送太平間。病人一到太平間醒過來,發現自己怎麼在棺材裏,嚇壞了。頂開蓋很吃力往外爬,正一腳在外一腳還在棺材裏麵時,有一個護士推開停屍房的門進來,沒有思想準備,看見棺材裏爬出一個人,以為看見鬼了,可怕的驚叫了兩聲,來不及跑出去倒下就死了;可那個病人倒活了。

爭論的代價

醫院病房,禮拜六探視,有位老太太來看老先生,買了香蕉、西瓜,高高興興。就是這位老太太的一句話差點要了老先生的一條命。她向醫生敘述說,昨天晚上電視台新聞報道,羅馬尼亞事變,齊奧塞斯庫被槍斃了,就此事兩個老伴爭論了起來。老先生還挺認真地說:"這種做法是胡來,這是什麼政治鬥爭。"老太太也挺認真地說:"活該,應該槍斃。"老先生說:"他就不應該槍斃。"兩人為了齊奧塞斯庫該不該槍斃爭論起來。結果不到3分鍾,老先生胸疼,臉色蒼白,滿頭大汗,不得了;趕緊送醫院做心電圖,一做心電圖,心肌梗塞;趕緊搶救,推到監護室,打上溶栓藥,一個小時化開了,最後完全恢複了。

到出院那天,老太太感謝醫院救命之恩。她說,這回我真的知道生氣的危害性,我可以保證,我們倆絕對不吵架了,以後老頭說什麼我就聽什麼。老先生過去是妻管嚴,別的不怕,就怕這個老太太;這回老先生因禍得福,老太太不敢氣他了。

生氣的危害

情緒的波動確實很厲害,生氣是健康的頭號敵人。有個教授跟研究生生氣。老教授認為你一個博士生還沒有畢業,這樣蠻不講理,他很生氣,一拍桌子,腦血管當時就破了,胳膊起不來了,腿也不行,坐不住了,歪著歪著就倒在地上,半身不遂。實際上,老教授跟年輕人生氣沒必要,他不聽話,你沒必要跟他生這氣,因為情緒波動,血壓會猛然升高,最容易發生腦血管蹦破。

有一個病人就為一隻蚊子生氣,引起嚴重高血壓。他晚上10點鍾準備睡覺,蚊帳裏有隻蚊子,60多歲的人睡不著覺去打蚊子。打到清晨4點鍾總算把蚊子打死了,他想我還得躺半個鍾頭,看看客廳裏還有沒有第二隻蚊子,聽了半個鍾頭,沒事就睡下。再睡就睡不著了,他一直堅持吃降壓藥,平常每天血壓120,天亮測試血壓196,升了76%。以前醫生告訴過他:藥量可以加倍。於是趕緊加倍吃藥,還不行再加一倍,結果加到8倍還不行,趕緊上醫院,打了點滴才把血壓降下來。雖然腦子沒出血,但鼻子還是出血了。為了一隻煩人小蚊子,血壓就升高了,差一點出了大問題。

一句話引出來的疼

有一天一個病人到醫院看病,他對醫生說,由於心髒裝了個起搏器,覺得疼、悶、憋氣,很難受。醫生做完檢查後,覺得很奇怪,一切都正常,起搏器挺好,不應該疼。病人說:"我跟你實話實說,前天碰到一個人,我告訴他我在醫院裝了個起搏器,花了38000元。他說你這種病有的醫生認為不用起搏器,花錢是小事,30000元可報銷,問題是電擊頭帶倒鉤,鉤住你的心髒鉤住你的肉,疼啊;要是電線萬一斷了,可不得了,沿著血流跑,血流到哪兒,它跟在哪兒;電極要斷了,起搏器裝在這裏,壓迫你憋氣。回家一想果然感到他講得對,的確感覺到疼,覺得起搏器前麵那個電極帶倒鉤,鉤住他的肉,疼了,也胸悶憋氣難受,上不了班了。"醫生說不會,因為第一代起搏器電極帶有倒鉤,第三代沒有倒鉤;起搏器電線根本不可能斷,並且不裝在肺裏,而是裝在胸腔中的脾下,所以根本不可能堵,不可能疼。可他說就是疼。醫生說:"沒關係,我給你開點藥,調理神經,法國進口的,憶夢丹,4元錢一粒,準好。"過了2周,他又來找醫生說,"不見好,還是疼,上不了班,出不了氣,難受。"

本來他很好,什麼也沒有,可被人-說,他信了,現在怎麼解釋也不行,最後一個外國人救了他。他的公司去美國考察,他也爭取一起去了美國,他跟大使館講:請幫助找一個美國有名望的心髒專家,問他一個問題,我這個病該不該裝起搏器。大使館還不錯,真給他找了個美國專家,100美元掛個號,他說:"請問按美國的標準,我這個病該不該裝起搏器。"美國醫生給他做了很詳細的檢查,告訴他:第一,按美國的標準,你這病應當裝起搏器;第二,你們的醫生是世界水平的醫生。這話一聽,回來不疼了,不悶了,不憋氣了,去上班了。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的作用也很大。什麼是心理暗示作用呢?比如醫生治高血壓,發給病人一個半黃半綠的非常漂亮的膠囊,告訴病人說這個降壓藥是美國進口的非常好,你吃了下禮拜再來檢查。其實裏麵裝的是澱粉,但下禮拜一看很多病人血壓恢複到正常,頭不疼了,睡覺也好。胃切除的病人開刀以後肚子疼得很,尤其胃大部分切除的病人疼得不得了,醫生給他打嗎啡止疼,一打就好了,其實打的是生理鹽水,針打完他就不疼了。打上生理鹽水,告訴他是嗎啡,40%的人完全不疼;就是真的打針嗎啡也隻能49%的人不疼,還有51%的人不管用。這就是暗示催眠的作用。

由於美國人癌症患者很多,一個一個地治,病人死得快。因此,美國的醫院采用小組治療。7、8個癌症病人每個禮拜來座談,大家一起聊聊天,說說話,心裏哪兒難受,盡管說出來,互相介紹交流鼓勵。通過這麼個小組療法,大家心情很好,結果呢,化療副作用很小,死亡率很低,成活率很高。有的抗癌明星,醫生說隻能活半年一年,結果活十幾年都好好的。怎麼他癌細胞轉移那麼厲害,還能活得那麼好呢?原因是因為他們都在公園,成立了"抗瘤俱樂部",總結經驗。為什麼醫生說有些病人半年就要死,可20年還活得好好呢?第一條全都是心理狀態良好,心理平衡,第二條他們都有-個很和睦的家庭,家人很關心,單位很關心,有-個強大的社會支柱。這心理平衡是主要的,藥物是次要的。沒有一個人說我是用好藥延長壽命,而是個個都說,心情很愉快,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信心,一點都不害怕。

良好的心理狀態就是最好的抗癌,實際上一個人心理平衡,生理就平衡,什麼病就都不得,得了病也好得快。任何病都是這樣,這個力量非常非常強大,有時強大得你不可想象。

有個病人是大麵積心肌梗塞,室壁瘤,裏麵還有血栓。醫生認為沒有別的辦法,惟一的一線希望是冠脈搭橋,把室壁瘤切除了。醫院專家說:必須先做一個心肌存活試驗,如果心肌還有存活的,搭橋就有效,心肌都死光了,搭橋也無效。可是一做之後,沒有活的心肌了。這個病人聽了以後,以為這下完了。剛巧那天醫院有個健康教育課,每月一次,他也參加聽了這場教育課,聽了這課後他說:勝讀十年書,過去一輩子都不知道什麼是健康,怎麼得到健康,怎麼去做?

他回去後自己總結了四句話:忘掉過去,不看現在,享受今天,展望明天。每天養花養草,聽廣播,,天天爬山,心情很高興。兩年後又來複查,一照片子,心髒明顯縮小,心功能明顯改善,血栓消失,如果好好保養心髒,能活90多歲。人隻要有個良好的心態,人體就有很大的抗病能力,如果精神一崩潰,那就全完了。

心理狀態對於疾病的發生發展關係很大,癌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都有可能發生,因此穩定心態很重要。那怎麼保持穩定的心態呢?三句話: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個人心態要穩定,要正確對待自己,把自己人生座標定位定準,不要越位也不要自卑;另外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永遠對社會有種感激之心,隻要這個做到了,好多事都能解決。人對社會有兩種態度,一種人永遠用樂觀積極的態度看世界,一種人用悲觀的消極的態度看世界。隻要你樂觀地積極的看世界,這世界很美好,心理就平衡。你如果用悲觀消極的態度看世界,這世界很可怕,心理就不平衡。

一個人心態好,世界上一切都變得很美好。當你很高興地走在大街上的時候,看到陽光明媚,藍天更藍,空氣清新,滿大街的人都很高興。當你不高興的時候,心裏很難受,山光水色你也欣賞不了,山珍海味也沒有什麼味道。因此,應保住自己三個愉快的心態,也叫三個快樂:第一助人為樂,第二知足常樂,第三自得其樂。

心靈的工廠

內啡素

你的心靈就像是一座工廠,充滿了會發出各種化學訊息的配線。你用你的思想製造了許許多多訊息,這些訊息在你身體內的各種通道上快速傳送,帶來了快樂、抑鬱、健康或疾病。你怎麼知道該訊息會是什麼呢?它們會是喜悅的訊息或是絕望的訊息?這完全取決於你的思想。

你的思想變成信念,思想和信念兩者相輔相承,幫助決定從你的大腦傳達到你身體各部位,包括你的免疫係統的訊息是"好"是"壞"。事實上,可能會使你罹患疾病或保持健康隻是你所想象的,所以,你的思想就是症結所在。

"壞"訊息是什麼呢?忿怒和怨恨產生了大量的腎上腺素和其他的強烈化學物質,高血壓、心髒病、消化性潰瘍及其他的毛病就是長期製造、分泌這些強烈的化學物質導致的結果;抑鬱和自我懷疑會刺激可體鬆之類的荷爾蒙的合成,可體鬆是身體上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的物質,然而,太多的可體鬆可能會對你的免疫係統產生致命的影響,使你戚染到傳染性疾病,甚至癌症。

"好"的訊息是那些呢?一般都認為:長期的疼痛和抑鬱是和體內缺乏內啡素有關聯的,你體內各種細胞所產生的像內啡素這樣的荷爾蒙可以提振你的心情,並杜絕某些疼痛。這就是健康和快樂的訊息,。

研究報告指出:提高內啡素含量可以使免疫係統運作得更有效率。內啡素加強了你的一些免疫係統細胞之"戰鬥"活動力,並且在你的體內協助其他細胞追逐消滅有害的物質。因此,內啡素能夠緩解疼痛和提振心情,它也能和免疫係統並肩作戰,一起對抗疾病。

既然內啡素能提振我們的心情和緩解疼痛,並且與免疫係統並肩作戰、抵禦外侮,我們能夠怎麼做以確定內啡素含量達到某種標準的程度呢?使內啡素持續分泌的方法之一就是主動去愛某個人、某件事物、一種觀念或是一個主義。

當你認定某人正是你所心儀的人時,就在你的體內發生了一連串微妙神奇的改變:化學物質迅速地在你的身體裏麵流動,使你的體能和熱忱都處於巔峰的狀態。這就是愛以很美麗的方式說明了心靈的力量。

你想想,當你在宴會中看到某一個吸引你的人時,會發生什麼事?你的大腦閃過訊息,你就很快地站到他(她)的身邊,你對他微笑、和他聊天。如果你覺得"來電"的話,你可能會察覺到自己的胃部有一種緊縮的感覺,臉部和頸部有一股泛紅、暖和的熱度。你的眼睛張得大大的,你可以感覺到心在蹦蹦跳,不少汗水彙集在身上。隨著浪漫愛情的發生與進展,你感覺到和他(她)在一起就很舒適,讓你覺得心曠神恰、神采奕奕的是你所愛慕的對象嗎?是的,是你自己對那個人所產生的反應。

沉浸在愛中會增加內啡素這類物質的分泌,就像任何其他的愉快、積極感受一樣,不但會使你覺得很舒適,而且還會強化你的免疫係統。這是對抗疾病多麼棒的一種方式啊!

雖然,你的大腦和身體內實際發生的一連串事件是很複雜的,但是簡單地說就是:你所思想的對你的"內在醫生"和健康會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建議你不斷地尋求各種方法來增進你對愛的付出與包容能力,愛是列名於最強烈的積極思想形式中。

當然,並非愛是增加內啡素的唯一美好情愫。一項幾年前在田納西大學所進行的研究表明:32名長期疼痛的病患被測量了脊椎骨中脊髓骨的含量,接著他們都服了一劑"偽藥"。偽藥是一種安慰劑,不是一種藥物,它們隻是"摻糖藥丸"罷了。然而,令人訝異的是,對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患,它們的功效就像真正的藥物一樣。對其中的14名病患進行了一次測試,結果他們的內啡素含量增加了。

使內啡素含量升高的並不是偽藥,而是他們的信念。他們以為偽藥是真正的藥物,因此相信那會緩解他們的疼痛;他們在這種信念下覺得很舒適,於是身體就產生了額外的內啡素,進而抑製、消除了疼痛。由信念到緩解這個過程非常神奇,但是卻也很真實;而且,你自己也能夠學習使用這種過程。

遺憾的是,大多數的人都大量製造了不快樂和不健康的訊息,使自己的身體充滿了過量的化學物質。數以千萬計的美國人不快樂、抑鬱、忿怒、尖酸、頹喪,或覺得匱乏、沒有人緣、無助和絕望,這些人將消極的情緒與感受轉變成消極的荷爾蒙,進而演變成種種疾病。

來自思想的壓力

"醫生,我很願意擁有美好的思想,並借此得到許多內啡素:但是每一個人都在惹我生氣,這並非是我的錯,是我的老板、我的孩子、交通、經濟......,都是這些事情在使我生氣的。"有些病患對醫生這麼說。

我們經常認為我們的思想是來自於外界的,是某人或某事物將這些思想加諸在我們身上的。例如,我們說:"他讓我火冒三丈!"仿佛"我"與這件事毫無關係;"我"隻是一個無辜的局外人罷了。事實上,"他"並沒有使你生氣、忿怒、平靜、快樂或悲傷。"他"隻不過是提供了一個刺激,給你的大腦帶來某種資訊,是你借著對刺激發出反應而使你自己生氣、或忿怒、或平靜、或快樂、或悲傷的。

你的在接收到一則訊息的時候,它就會產生反應,發出一個訊號到你身體的某一個適當的部位去。例如,當你的眼睛看到交通號誌變換成紅燈的時候,大腦就詮釋了那個事實,然後發出一道"踩煞車"的訊號到你的右腳。紅燈沒有使你踩刹車,是你對紅燈的詮釋,大腦要你的右腳踩刹車,紅燈隻是諸多事實中的一個罷了。

在深夜時分你走在市區中某個不大安全的角落或某條黑暗死寂的街道上時,當你望見騷動的影子,再回頭看看是否有人在你背後,你的心髒開始蹦蹦跳動,此時,你可以感覺到呼吸急促、肌肉緊繃,進而開始出汗。各種訊號像化學煙火在你的體內爆炸開來,擴大瞳孔以看得更清楚,讓你的肌肉充血,以協助你抗拒、搏鬥或逃避。並且停止暫時不必要的行動,譬如消化。

沒有人拿槍指著你,沒有人從背後勒住你的脖子,也沒有人對你大聲喊叫、或追趕你或做出一個威脅性的舉動。但是,不消片刻,你就從一個悠閑的漫步者轉變成一個驚嚇過度、反應激烈的人,隨時準備反抗或脫逃。而這種反抗或脫逃的反應是怎麼引起的呢?就是你的思想。事實上,你根本沒有看見或聽見任何人,因為街上沒有其他的行人,是你以自己的思想點烯了那些化學煙火。

壓力從何而來

你是壓力尋求者嗎?

說話快速,行走快速,工作快速,車子開得快,飯也吃得快,終日忙忙碌碌,把自己逼得喘不過氣,甚至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他們是超級的競爭者,即使隻是在和自己競爭,他們也要穩操勝券。這就是壓力尋求者

忿怒、急迫、不耐煩的思想充滿了壓力尋求者的腦海,惶惶不可終日,激進、情緒化,容易走極端,往往和自己或別人都過不去。

壓力尋求者沒有為自己評估成就,卻不停地嚐試超越自己,以搏取他人的尊敬和羨慕。除非努力工作,出類拔萃,否則壓力尋求者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而且壓力尋求者是終日反覆無常、成功取向的人,他們通常沒有任何嗜好--他們認為那是在浪費時間罷了。他們時刻留意小心,一場約會接著一場約會、工作一件接一件,還急著要挑起更多重擔、負起更多責任。

壓力尋求者經常將大多數的事實詮釋為一種挑戰,他們在不恰當的時刻加速自己身體內的化學變化,隨時準備為每一個小問題追根究底。然而,他們卻也往往心直口快、容易發怒,並且充滿敵意。

如果你是一名壓力尋求者,一點點刺激不消片刻就會引發你的壓力反應。一個憤怒的思想、瞥見牆上的鍾、或是目睹高速公路上擁擠的交通,你體內的化學煙火就開始燃燒起來了。在壓力尋求者準備反擊那威脅到他(她)生命的外界因素時,以上的這些變化幾乎就隨即發生了。

許多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都變成了壓力尋求者。請做下邊的小測驗,看看你自己是否有尋找壓力的傾向。勾出適用在你身上的項目,你是否......

○厭惡"浪費時間"呢?

○會在別人慢吞吞時,自己就顯得不耐煩呢?

○似乎永遠都落居在後,趕不上別人?

○快速地說話,像連珠炮一樣沒有停頓,歇息呢?

○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會打斷他們或插嘴呢?

○狼吞虎咽,囫圇吞棗呢?

○總是要贏,即使是你自己的小孩在玩的時候?

○留下非常少的時間休閑、放鬆和娛樂呢?

○在有限的時間內計劃做許許多多的事?

○即使不會遲到,車子還是開得太快了?

○會逃避親密的關係,因為它們剝奪了你忙於事業的時間,或因它們似乎是浪費了你的時間和精力?

如果你隻勾出了一項,這也可能意味著你有了某種麻煩,或許你的心靈充滿了"趕快"、"更多"、"更好"、"更努力"、"別擋住我的去路"、"你不能快一點嗎?"以及"你為什麼隱瞞我呢?"等念頭。你勾畫出的項目愈多,就表示你愈有可能是個壓力尋求者。你的心髒、胸腺、腎上腺和身體內的其他部位可能已經在承受著這些化學物質所造成的後果了,即使你的生化裝配線正在加班,製造出足以讓你的身心全速邁進之強烈化學物質。

一個啟示

你對事實的詮釋決定了你的思想,思想能製造或增加壓力,而壓力又將會擊潰你的"內在醫生"。

有一項有趣的研究顯示出,當強烈的壓力荷爾蒙釋放得太頻繁時會發生什麼情況:一群老鼠被迫聆聽一段模擬貓追逐、捕捉老鼠的錄音,充滿了嘶嘶聲和長聲尖叫。那些老鼠無法知道它們所聽到的聲音隻是一種錄音效果,因此它們就禁不住在錯誤的時刻發出它們的壓力反應。當這些老鼠準備對貓做出反擊或脫逃的舉動時,壓力性化學物質就在它們身體內泛濫了起來;然而,這隻貓卻是假想的,隻不過是個錄音效果罷了。

最後,壓力剝削、磨損了它們的"內在醫生",其中許多老鼠都無疾而終了。驗屍報告顯示出它們是死於心髒組織的嚴重受損,事實上並沒有貓在追逐它們。

就像正在工作、在家中以及在繁忙交通中的壓力尋求者一樣,這些老鼠正準備打一場它們不想打、也無法打的仗。然而,身為人類的我們應該有更好的認知能力才對;當我們陷在交通瓶頸中、當老板晉升了別人、或當一名警察開給你一張罰單時,就不應再有壓力尋求者的反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