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維生素類、酶類及其它生化製劑
1、維生素A。是促進生長的必要成分之一,臨床用於維生素A缺乏症,如夜盲、幹眼病、角膜軟化症和皮膚粗糙等,另用於妊娠、哺乳婦女、嬰兒等補充需要。
副作用:長期大劑量使用可引起維生素A過量,甚至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2、維生素D2(骨化醇)。對鈣、磷代謝及小兒骨骼生長有重要影響。用以預防和治療佝僂病、骨軟化症和嬰兒手足搐搦症。
副作用: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鈣、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甚至組織異位骨化等。
3、維生素AD。適用於缺乏維生素A和維生素D2引起的疾病。
4、魚肝油。含維生素A及維生素D,用於夜盲症、幹燥性眼炎、佝僂病、軟骨症及其它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D的病人。
5、維生素B1。主要用於腳氣病防治和多發神經炎、周圍神經炎,以及由於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胃腸道張力不足、消化不良等。
副作用:注射時偶見過敏反應,甚至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6、維生素B2(核黃素)。為體內黃酶類輔基組成部分,在生物氧化還原中發揮遞氫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結膜炎、口角炎、舌炎、陰囊炎、脂溢性皮炎等。
7、維生素B6(吡多辛)。參與氨基酸及脂肪的代謝,用於防治異煙肼等藥物引起的周圍神經炎,減輕抗癌藥和放射治療引起的胃腸道反應,用於孕婦嘔吐、白細胞減少症;局部用於痤瘡、酒糟鼻、脂溢性濕疹等。
8、煙酰胺(維生素PP)。為輔酶I及Ⅱ的組成部分,用於治療糙皮病及口炎、舌炎等,此外尚有防治心髒傳導阻滯作用,用於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風濕性心髒病及少數洋地黃中毒等伴發的心律失常。
9、維生素C(抗壞血酸)。參與氨基酸代謝、神經遞質的合成、膠原蛋白和組織細胞間質的合成,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進鐵在腸內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對感染的抵抗力,參與解毒功能。臨床用於壞血病的防治;急慢性傳染病時,消耗量增加補充需要;克山病患者的心源性休克;急慢性肝炎和砷、汞、鉛、苯等慢性中毒時的肝損害;各種貧血、過敏皮膚病、口瘡、促進傷口愈合等。
10、維生素E(生育酚)。具有保胎及抗衰老作用。
11、糜蛋白酶。能迅速分解蛋白質,現用於創傷或手術後創口愈合,抗炎及防止局部水腫、積血扭傷血腫、乳房手術後浮腫、中耳炎、鼻炎等。
12、酶A。為體內乙酰反應的輔酶,對糖、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起重要作用。主要用於白細胞減少症、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功能性低熱等,對脂肪肝、肝昏迷、急慢性肝炎、冠脈硬化、慢性動脈炎、心肌梗塞、慢性腎功能減退引起的腎病綜合症、尿毒症等可作輔助治療。
13、輔酶Ql0。是細胞代謝和細胞呼吸的激活劑,又是特異性免疫增強劑。用於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隱性肝壞死等症,也可用於心髒病或癌症的輔助治療。
14、幹擾素。是一種能抑製病毒繁殖(複製)的非特異性免疫活性物質,由網狀內皮細胞及淋巴細胞等所產生,它能選擇性地抑製病毒與宿主細胞核蛋白體結合,使病毒的蛋白質合成障礙,從而幹擾其繁殖,臨床用於預防和治療病毒感染如呼吸道病毒感染、帶狀皰疹等,及腫瘤疾病的輔助治療。
副作用:大劑量注射給藥時少數病人可有寒戰、發熱、惡心、嘔吐、肌痛等不良反應。
15、丙種球蛋白。有增強免疫功能作用,臨床用於防治毒性傳染病,如傳染性肝炎、麻疹、水痘及丙種球蛋白缺乏症。
16、人血白蛋白。血容量擴充劑,並補充蛋白質,用於失血性休克、腦水腫、流產等引起的白蛋白缺乏、腎病等。
17、破傷風抗毒素。有中和破傷風毒素的作用,用於治療破傷風或外傷可能感染破傷風時作被動免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