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成就事業,需要經營更需要眼光(1 / 2)

第三卷 成就事業,需要經營更需要眼光

第一章 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就有機會

通常看見是很容易的,但看明白、看穿、看透很難,很多事情常常需要從反麵去看,要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這不僅是一種洞察,更是發現機會的好方式。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非常有意思。北大今年招收的哲學研究生當中有一個奇才,這個奇才本科之後學的是技術,在北大開了一個很小的窗口賣火車票。為什麼呢?因為每年春運的時候,他發現所有的賣票點非常多的人在那裏擁擠。說這些民工比較簡單,就在窗口那裏亂擠,這裏不行到那裏,那裏不行再換一個地方。然後他開始研究全國的火車票,這個火車票是怎麼賣的,哪裏和哪裏連的,哪一個窗口幾點到幾點上班,是哪一個服務人員服務。他把這些搞得非常透徹之後開始賣火車票。這個口碑出去之後,大家知道找他那個地方買非常簡單,一定可以買到,很方便。他自己覺得很有意思,這個生意就一直坐著,今年他讀了研究生,考到了哲學係,人家問他為什麼考哲學係。他說他自己覺得他就是一個哲學家,因為他每天都要回答一個問題,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因為賣火車票,所有人來這裏都要問這兩個問題,這是哲學的終極問題。我們人類也經常要問這個問題,是從肯尼亞來到火星去,還是從阿拉斯加來,要到木星去。所以我們今天這個會議也是要回答一個問題,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馮侖在複旦大學的演講

背景分析

作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者,很多人每天都會碰到很多事情,有大的,有小的,有重要的也有不重要的。這些形形色色的事,組成了管理者們每天的生活。不過,如果對這些事進行分析整理之後,就會發現,其中有很多是基本的,要用基本的能力去做,這些做好了,那麼其他的事情也就不難做了,解決剩下的問題就隻剩時間了,在決策上,已經不存在難度。

馮侖覺得,管理者就是要懂得做一些基本的事,或要培養一些基本的能力,這些解決了,那就什麼都解決了。

在馮侖總結出的經驗中,第一條是趨勢。馮侖嘴裏的趨勢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用經驗來替代。不管多麼厲害的企業家,總要做些自己不熟悉的事,要麵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尤其是今天,社會變化速度極快,新事物層出不窮,很多公司都麵臨轉型,這時候就更是要去做不熟悉的事情了。而在做不熟悉的領域的時候,首先就是要去了解,去判斷,去積累經驗、發現趨勢。

馮侖的眼界是很大的,他的萬通地產在中國做得很成功,不過他不想止步於此。馮侖一直就有去美國做房地產的想法,而事實上也確實做到了。不過在決定去美國做之前,馮侖是做了很多準備的。那10年間,馮侖一共去了50趟紐約,為的不是體驗異域風情,不是見識不一樣的文化,而是為了研究紐約的房地產,看他們怎麼做,了解市場,學習經驗。最終馮侖靠自己前期的積累,實現了自己的夙願,在紐約做成了項目。

這就是一種依靠不停的琢磨和探索發現不熟悉領域的趨勢,獲得不熟悉領域的經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馮侖無疑是成功的。

第二就是分析和判斷。作為管理者,不僅需要決斷能力,更是要有強大的分析和判斷力。而分析和判斷力的基礎,則是邏輯能力。邏輯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比如進行數學學習,或者讀一些哲學著作,這些都能提高人的邏輯能力。在這方麵馮侖也是下過功夫的,他有閱讀的習慣,也有閱讀的愛好,並從閱讀中鍛煉了自己,提高了邏輯能力,也完善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力。管理者想要充實擴大團隊,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實和擴展自己的頭腦。

第三就是直覺力了。很多人都覺得,直覺是天生的,其實不是,直覺也是可以培養的。而培養直覺的方式,就是將前兩條做到最好,不斷完善。當麵對一個領域的時候,如果對這個領域足夠了解,知道它的起源發展,知道它都經曆過什麼,本身又有強大的邏輯分析能力,那麼就不難通過直覺判斷出這個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掌握了這種能力,自然就能讓自己的團隊在領域內良好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