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對時間的態度,決定企業的大小
時間也是一種財富,將之利用好了,自然有助於事業的發展。
時間這個東西特別有趣,它既是生產資料,也是消費資料,它既是資本品(投資品),也是消費品。比如說我們到歐洲去,看到歐洲人很悠閑,一瓶啤酒就能坐在那兒泡一下午。對這些人來說,時間就是消費品。人家已經活到那份兒上,生活質量高到了可以消費時間了。同樣,在海灘上曬太陽,那也是消費時間。但對我們來說,每天加班加點,那時間就是資本品,相當於是一種資本,我們是要靠這個時間去換取金錢的。在這個過程中,消耗時間就是生產。所以,在人類有限的一生當中,有一個互相排擠的效應,也就是說,你拿多少時間用來生產,它是擠兌你的消費時間的。就比如我們通常說的,一個警察天天抓壞人,然後不能回家,小孩兒上學也沒人管,這就屬於大量的時間用於生存和工作,而不能大量享受和消費自己的時間。所以在時間的投資上,你可能得到的回報是金錢,但也可能就是時間本身。當溫飽不成問題的時候,時間本身就變成了特殊的消費品,甚至是奢侈品。
如果我們在有效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去做好一件專業的事情,用持久、專注的辦法來對待,我們可能會得到很多的金錢,同時我們又能省出很多的時間來,而省下的那些時間,就相當於投資的回報,我們可以拿出來消費,可以去度假,可以去畫畫,去滿足個人的其他興趣。在人的一生當中,時間作為消費品和作為資本品是互相擠對的。你有這個就沒那個,有那個就沒這個。因為人一生的時間就這麼多,而且每一段時間內享受的層次要求和品質是不一樣的。時間轉瞬即逝,過去了就回不來了,比如孩童時的那種歡樂,待你到50歲的時候,就再也找不到了;你那時候會享受,但同樣給你一小時,能找到同樣的童年快樂嗎?絕對不可能啊!
所以在時間方麵,要特別細分出你自己作為投資品的時間和作為消費品的時間,然後,用做事情的專業化、精細化,提高你在生意上的金錢的回報,同時,提高生產效率,騰出更多的時間,去滿足你消費時間的欲望,你就能夠很好地支配時間,享受生活。我們身邊有很多老板,在這方麵都做得不夠好。但是你看王石,他現在就是在大量地消費時間,時間對他來說,就越來越多地成為消費品,因為他前麵的事情都做對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消費時間。如果沒有做對呢?那你可能還在拚命奔忙,為了一筆貸款、為了一個是非、為了一個公司的法律糾紛,天天請法院的人、公安的人,不是在酒樓茶肆泡著,就是在歌廳桑拿生磕。一個企業領導人,如果一生都把時間作為資本品的話,那就變成了資本的奴隸,就變成了事情的奴隸。
——摘自《玩時間於股掌中》
背景分析
企業家對待時間的態度,不僅決定著企業的大小,還決定著企業家本身的生活狀態。正像馮侖提出的,一個懂得經營時間的人,會將投資時間和消費時間嚴格分開,並規劃得當。做到了這點,才能既有事業上的成功,又有大把的時間供自己揮灑。而想要獲得這種狀態,首先要明白如何投資時間。在這方麵,馮侖有著很深的體會,他還做過總結。
在馮侖看來,首先是選擇要慎重,選定了就不要放棄。時間是單向性的,一去便不複返。我們可以今天依然去昨天去過的地方,卻無法回到昨天的時間點。因此,一個懂得珍惜時間、看重時間的人,在選擇上一定是慎重的,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而一旦選擇之後,他便會堅持到最後,因為如果自己堅持住了,那麼曾經花費時間的選擇就有意義,如果沒有堅持住,那麼曾經花費的時間就完全沒有意義了,就等於是在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