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平衡好人與錢之間的關係,才能賺錢(1 / 2)

第四章 平衡好人與錢之間的關係,才能賺錢

能賺錢是一種能力,會用錢更是一種能力。

在中國錢和麵子是什麼樣的關係?一般來說,他跟你要錢的時候有麵子,比如買我們房子的都是通過朋友打折,越有麵子越占朋友便宜。一套房子100萬,我給一個點折扣,他就拿走一萬,這讓他很有麵子。在西方這是違法的,是不公平交易,因為同樣一種東西,對生人一個價格,對熟人一個價格,也就是欺詐了生人,熟人跟你合謀占了便宜。熟人的便宜占的是生人的,生人是高價買的。在中國有麵子的人就是占別人便宜的人。這在東北體現得最明顯。到餐館了,一看:“啊,張哥來了,都算我的啊。”張哥就有麵子,他有麵子就“吃”了說話人的錢。從朋友口袋拿錢的人都是有麵子的。麵子值多少錢呢?看你能從別人口袋拿出多少錢就值多少。經常有人打電話給我,說某某某要買你的房,幫個忙,這個電話值多少錢?我說你說值多少就值多少,他說,行啊,那你給他5個點吧。這5個點就是他麵子的價值啊!

什麼是麵子呢?簡單地說麵子就是一套程序,一套貶低自己抬高別人的表演。美國傳教士明恩溥認為中國人看重麵子的原因來自對戲劇的喜愛。生活就像戲劇中的場景,每個角色都要體麵地上台,在一片喝彩和讚揚聲中下台,否則就“下不了台”。陝西人說麵子,就說“你就把人尊重一下”。有麵子的人總是在你上麵,你在下麵。在社會上,麵子意味著很多的特權、通行證,也是一種可以從別人口袋裏拿錢的資格。所以在中國研究麵子,最後就是在人情世故中學會找麵子,你有麵子別人也會給你幫助。麵子還有一個特點,它是可以等價交換的,是可以流通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到我這裏也可以打折,就是麵子在流通。麵子還可以儲存,我老給你麵子,到時候你也會給我麵子。麵子最終落實到經濟利益上,會跟錢發生關係。

在社會上做生意,無非是要在人情世故上讓大家都舒服了。我一般采取的是“631”的辦法。“6”叫情勢,是社會、法律強製要求我們遵守的;“3”是經濟利益,算賬;“1”是麵子,是妥協。比如,我收購別人,一定要變成別人收購我的架勢,明明是我很強大,但要說我很弱小,他顯得牛了,事兒一下就辦了。一般我們都是留10%的餘地來處理麵子問題,如果做交易我賺了錢,得在某種場合給對方一個好的說法,讓他特別有麵子。否則,在生意場上你就會變成一個刻薄寡恩的家夥。按照魯迅說的,麵子是中國人的精神綱領。總是尊重別人,把人家放到台上,你在下麵,“善處下則馭上”,這樣你在社會中就可以比較好地發展自己。

——摘自《人心與錢心》

背景分析

馮侖是一個聰明人,不僅會做生意,也會做人。在麵對生意的時候,他有一雙犀利的眼睛,不僅能看到眼前項目的利益,還能看出未來的發展趨勢。所以,雖然萬通地產並不是中國最大的地產公司,但在創新和引領行業某一領域的發展方麵,是走到了最前端的。在做人上,馮侖也是不差的。他有一份傳統的豁達,又有一份現代的理性在。馮侖善於賺錢,但也會花錢,更是不吝惜錢。這份豁達的態度,讓很多人都願意跟他做朋友,更願意跟他做生意。

馮侖曾經做過這樣一單交易。那是一筆很大的買賣,總金額大概有8億人民幣。對方是買家,馮侖是賣家。雖然雙方都有很強烈的合作意向,可這畢竟不是一個小買賣,對方還要考慮很多因素,因此在決策上就要走很多程序。而在這走程序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問題。

為了盡快促成這筆買賣,馮侖給對方開了一個條件。他跟對方說,可以先少給自己一個億人民幣的資金,這一個億並不是不要了。而是先不給,然後加一個限定的條件。即,馮侖賣給對方的資產,對方如果拿去做了房地產,然後最終成品出售的價格不到7000元/平方米,那麼這一個億就算了,當作馮侖公司給對方的折扣。這樣,局麵就是市場不好,兩方都讓一步,彼此少賺一些。如果對方才開發出的成品,最終售價在7000元/平方米以上,那麼說明市場很好,對方可以賺到很多錢。那麼到時候這一個億就補給馮侖,如果多給一些當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