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企業間的競爭,就是管理上的競爭
第一章 現代化管理是企業成長的關鍵
公司從傳統管理方式到現代化管理方式過渡的過程,就是逐漸走向成功的過程。
總體來看,或者從民營企業發展的過程來看,隨著每一個階段的不同,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急劇轉型的社會,隨著財富積累的進度越來越快,我們的傳統文化、習慣,包括我們意識形態領域裏沿襲下來的一些說法,會不斷地挑起對“原罪”問題的討論和對“原罪”的再追究。所以在中國,財富的創造和積累始終潛伏著一些威脅。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求生之道和解決之道呢?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麵著手。一個方麵是企業自己,在麵對這個問題時,要堅持我們曾經提過的“四化”,就是“資本社會化、公司專業化、經理職業化、發展本土化”。用這個“四化”使你的自有資本得到充實,同時讓公司在一個專業領域形成自己的競爭能力,再培養一個好的團隊,然後認真地經營企業,堅持在本土市場成為強者。我堅信,隻要按照這“四化”走,“原罪”的繩結就可以解開。
——摘自《野蠻生長》
背景分析
關於企業的原罪,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在馮侖眼中,企業的原罪並不是說企業在成立之初,用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利益,而是企業在成立的時候,由於創立者在經驗、經曆和認識上的局限,會在管理上做出很多隻符合企業暫時發展需要或者本身就跟企業發展不相容的製度和企業文化。這種困境,被馮侖稱為企業的原罪。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困境在新生企業身上體現得越來越明顯。
為了應對這種困境,馮侖和他的合夥人在經營萬通公司的時候,曾經走過一些彎路,最後通過反省和壓縮企業規模的方式走出了困境。不過,在這個過程中,馮侖不僅找到了走出困境的方法,同時對企業製度的建立進行了思考。其思考的最終結果就是現代企業要有“四化”,即“資本社會化、公司專業化、經理職業化、發展本土化”。這“四化”是馮侖的經驗之談,也是他給創業者提出的忠告。
首先,“資本社會化”指的是要有一個良好的融資方式,可以通過自己創業前的積累,或者進行小額的貸款,完成自己的初創業,之後要想辦法通過社會融資來補充自己資金的虧空,比如公司上市等。最要不得的就是依靠借貸來維持企業的發展,尤其是依靠借貸來讓企業實現高速的發展,那是一條表麵看起來很風光但暗處埋藏著陷阱的死路。
其次,是“公司專業化”,不管幹什麼,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隻有了解了才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之後是鑽研,讓自己變得專業。當一個企業在本領域達到專業的程度之後,也就有了強大的競爭力,不管形勢如何變化,它都能夠保證自己的發展。因為它的專業性決定它在市場上是不可或缺的,這份不可或缺就是它的強大競爭力。
第三是“經理職業化”,即要有專業、職業的人才,在人才的運用和培養上,要有一定的規範,有製度性。很多企業在初創期都是通過關係維係的,有親情關係,有朋友關係。這份關係雖然很牢靠,在創業初期也容易形成一股凝聚力,但一旦企業做大了,就會顯露出弊端來。因為沒有一個規範,因此很難彼此約束,尤其是發生分歧的時候,誰也製止不了誰,矛盾也就產生了。如果有一個職業經理人,或者管理者都用職業經理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從而在公司的管理上形成一套完整的製度,那麼這種情況自然就能避免了。
最後,是“發展本土化”,即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並且是自己屬於的範圍。比如一家北京的公司,首先應該想著如何將北京地區的業務做好。之所以需要這樣做,是因為這是本土作戰,有地理優勢。在這裏,風俗人情、市場情況你都了解,自然就更有利於自身發展。如果放棄自己熟悉的地域而直接去其他地方,必然要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在這個熟悉的過程中,可能很多機會就溜走了,這對企業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