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最好的花錢方式是買人的能力(1 / 2)

第二章 最好的花錢方式是買人的能力

買人的時間不如買人的忠誠,買人的忠誠不如買人的能力。

對人得仔細考察,在時間、地點、金額、企業相同的情況下,人就是最重要的考察對象和決定是否投資的唯一條件。華潤這幾年的並購非常成功,在啤酒業裏已經成為全國第一。我跟華潤的老板聊,發現他們特別重視原有企業的人力價值,而且把被收購企業的高管安排在合適的位置,同時再給他們一個很好的激勵,讓這些企業在同樣的錢、同樣的機器、同樣的產品的情況下改變人和體製,使整個企業徹底改觀。

那麼,投資於人,主要投資於人的哪些方麵呢?這有很多種投資法,有很多種動機,但總體來說都是希望有回報,金錢的回報或者其他的(安全的)回報。

首先,投資於人是投資於人的才能,投資於人的才能最典型的是投資藝術家。有一天晚上,我到一個收藏家家裏閑玩,發現他是這麼投資於人的才能的。他說他把一個畫工筆畫的人給買斷了。那個人從五六歲就開始跟著家裏學工筆畫,現在四十七八歲,已經練了40年,在中國沒有一個人比他畫得好,他畫出來的羽毛看上去跟真的似的,比拍的照片還真,他能畫出那種感覺。收藏家把這個人買斷了,買斷15年。今後15年裏,這個畫家所有的畫他都收,一英尺4000塊錢。買斷以後,就開始包裝和向市場推廣這個人。現在,這個畫家的作品已經到一英尺1萬了。但他不需要先給畫家錢,畫家畫完一張才給一次。他說這種畫畫得特慢,一張畫大一點的要畫兩個月,太精細了,所以產量也不會大。那麼15年以後,這個人為什麼就不值錢了呢?他說,畫工筆畫的15年以後手就哆嗦了,功夫就不好了,所以15年以後的價值一般要往下掉。這就叫買人的能力。又比如說現在的球星,為什麼轉會費很高,這都是要買斷他的能力。所以投資於人的能力是一個基本共識,投資於人的特殊能力是有唯一性的,而且市場的價值空間也比較大。

——摘自《野蠻生長》

背景分析

企業間的競爭,也可以說成是企業家之間的競爭。一個格局大、能力大的企業家,是更會管理,也更懂得經營的,也必然能夠將企業做得很好。可是,一木不成林,企業家個人哪怕能力再強,如果沒有幫手,也必然無法讓企業做到最好。這幫手,就是他四處招攬的人才。

在選擇人才方麵,馮侖是其中的行家。馮侖是萬通的創始人之一,更是最初的召集者,不過他沒有選擇自己獨立成立一家公司,而是選擇了合夥人的方式,因為他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成事必須要有很多幫手。他沒有像其他老總那樣,隻是招來一群打工者,而是平均分配了股份,這樣大家都有股份在裏麵,自然也就會將全部的精力放在萬通上了。這是買人能力的一個方式之一,讓人才將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潛力都放在自己這裏。

馮侖不僅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也是善於發現人才的。雖然最後萬通的幾個合夥人分了家,但各自發展得很好,如今都已經成了著名企業家。這當然要歸功於馮侖的識人之能。馮侖能做到這樣,跟他的人才觀是有極大關聯的。

在一次演講中,馮侖提到過自己的人才觀。他說,很多民營企業的老總在選擇人才的時候,總是將忠誠放在第一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很多人覺得,一個企業或一個團隊最重要的是凝聚力,而一群忠誠的人在一起,自然凝聚力是最強的。但是馮侖不這麼看,他覺得,忠誠是一個好的品質,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是如果將忠誠當作選擇員工的第一標準就有問題了,往往會跟自己之前的想法背道而馳。因為這些人在人才上的投資,不是用在能力上,而是用在了其品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