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何首烏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烏的塊根。味甘、苦、澀,性微溫。歸肝、心、腎經。功效:補肝腎,益精血,通便,解毒。用於慢性肝炎肝腎陰虧,症見腰膝酸軟、頭暈神疲者。常與當歸、白芍、黃芪、黨參、枸杞等配合應用。常用劑量:9~15g。
不良反應:不同炮製品毒性有較大差別。製首烏毒性甚小(補肝腎、益精血用製首烏),而生首烏則有一定毒性(用於通便、解毒)。
13.靈芝本品為多孔菌科赤芝的子實體。味淡,性溫。歸肺、脾、心經。
功效:滋補強壯,扶正固本。靈芝糖漿治療各種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療效,總有效率為73.07%~98%。對急性肝炎的效果較對慢性肝炎的效果好。常用劑量:
內服研末1.5~3g。
14.淫羊藿是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等的全草,也稱仙靈脾。味辛,性溫。
歸肝、腎經。功效: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祛風除濕,止咳平喘。常用劑量:
9~15g。
15.黃精是百合科植物黃精、滇黃精等的根莖。味甘,性平。歸肺、腎、脾經。功效:補氣養陰,健脾益腎,潤肺止咳。黃精用於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與丹參、當歸、田基黃、鬱金等配伍,有較好療效。常用劑量:10~15g。
16.菟絲子是旋花科植物菟絲子的幹燥種子。味甘、辛,性微溫。歸肝、腎經。功效:補肝腎、益精髓、堅筋骨、明目安胎。用於肝腎虧虛而症見頭暈目澀、視物模糊、腰膝酸軟的慢性肝炎。常與地黃、枸杞、首烏等配伍。常用劑量:9~15g。
四、中藥製劑
(一)以水飛薊為主的中藥製劑
1.水飛薊賓(益肝靈、利肝素、水飛薊素)具有明顯保護肝和穩定肝細胞膜的作用,能恢複肝細胞功能,調節膽汁分泌與排出體內積聚的廢物。用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膽石症、酒精中毒、催眠藥中毒等。
(1)用法:口服,每次70~140mg,每日3次,飯後服。輕症每次35mg,每日3次。至少服5~6周。維持量,35~70mg。
(2)不良反應:毒性小,個別患者出現頭暈和惡心等。
2.複方益肝靈成分為水飛薊賓、五味子。益肝滋腎,解毒祛濕。用於肝腎陰虛,濕毒未清引起脅痛、食欲缺乏、腹脹、尿黃等症;或慢性肝炎轉氨酶增高者。
用法:口服,1次4片,1日3次,飯後服用。
3.利加隆主要成分從水飛薊種子提取,是一種肝細胞膜穩定劑,有保護及增強肝細胞膜之功用,還可去除消化性障礙,增加食欲,改善肝功能。適用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障礙等。
用法:口服,嚴重患者1次2片,每日3次,飯後服用。維持劑量與中等程度肝病患者同,每次1片,每日3次。
4.西利賓胺(可予寧、水飛薊賓葡甲胺片)主要成分為水飛薊賓葡甲胺。用於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中毒性肝損害的輔助治療。
用法:每次2~4片,每日3次,口服。
5.水林佳(水飛薊賓膠囊)水飛薊賓能穩定肝細胞膜,保護肝細胞的酶係統,清除肝細胞內的活性氧自由基,從而提高肝的解毒能力,避免肝細胞在長期接觸毒物、服用肝毒性藥物、吸煙、飲酒等情況下受到損傷。用於急慢性肝炎、脂肪肝的肝功能異常的恢複。
用法:口服,每次2~4粒,成人每日3次。
(二)以甘草為主的中藥製劑
1.甘草酸二胺(甘利欣)注射液詳見本章第一節。
2.複方甘草酸單胺注射液(強力解毒敏注射液、強力寧注射液)本品可促進膽色素代謝,減少ALT、AST釋放;誘生g-IFN及白細胞介素Ⅱ,提高NK細胞活性、激活網狀內皮係統;抑製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抑製細胞膜磷脂酶A2(PL-A2)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形成和肉芽腫性反應;抑製自由基和過氧化脂的產生和形成,降低脯氨羥化酶的活性;調節鈣離子通道,保護溶酶體膜及線粒體,減輕細胞的損傷和壞死。用於急、慢性肝炎引起的肝功能異常;對中毒性肝炎、外傷性肝炎及肝癌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亦可用於食物中毒、藥物中毒、藥物過敏等。
用法:靜脈滴注,每次20~8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鈉250~500ml注射液稀釋後,緩慢滴注。每日1次。肌內或皮下注射,每次2~4ml,小兒每次2ml,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