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常見小毛病,輕鬆有辦法(3)(3 / 3)

(1)芝麻杜仲酒

【原料】黑芝麻(炒)、杜仲、懷牛膝各12克,丹參、白石英各6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將前5味藥物搗碎,除芝麻外其餘藥放入紗布袋,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和芝麻,攪拌均勻,密封,浸泡14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堅筋骨、祛風濕。適用於大便秘結、腰腿酸軟、精血虧損、筋骨痿酸軟、頭暈目眩、風濕痹痛等症。

(2)芝麻枸杞酒

【原料】黑芝麻(炒)、生地黃各300克,枸杞子500克,火麻仁150克,糯米1500克,酒曲120克。

【做法】將前4味藥物加工使碎,置於沙鍋中,加水3000毫升,煮至2000毫升,取汁候冷。糯米蒸熟,冷後置於容器中,加入藥汁和酒曲(先研末)拌勻,密封,置保溫處釀酒14日,酒熟啟封,壓去糟渣即成藥酒,備用。

【功效】滋肝腎、補精髓、養血益氣、調五髒。適用於大便秘結、虛羸黃瘦、食欲缺乏、腰膝酸軟、遺精、視物模糊、須發早白等症。

(3)雙耳酒

【原料】白木耳、黑木耳各20克,糯米酒1500毫升,冰糖40克。

【做法】將前2味用溫水泡發,瀝幹後切成絲備用。另將糯米酒置於容器中,用文火煮沸,再加入雙耳絲,煮約30分鍾後,取下候冷,密封,浸泡24小時後,過濾去渣,加入冰糖,溶後即成。

【功效】滋陰、生津,益氣、補腦。適用於體虛氣弱、大便燥澀、虛熱口渴、食欲缺乏、腰酸等症。

(4)大黃附子酒

【原料】大黃、附子各30克,白酒300毫升。

【做法】將前2味藥物切成薄片,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5日後,過濾去渣即成。

【功效】溫中、通便。適用於冷秘、寒秘等症。

(5)地黃羊脂酒

【原料】地黃汁70毫升,生薑汁50毫升,羊脂150毫升,白蜜75克,糯米酒1000毫升。

【做法】將糯米酒倒入壇中,置文火上煮沸,邊煮邊慢慢地下羊脂,化盡後再加入地黃汁、生薑汁並攪勻,煮數十沸後離火待冷,然後,將白蜜煉熟,倒入酒內攪勻,密封,置於陰涼處,浸泡3日後開封,即可取用。

【功效】補脾益氣、調中開胃、滋陰生津、潤燥通便。適用於腸燥便秘、虛勞形瘦、脾胃虛弱、食欲缺乏、煩熱口渴、陰虛幹咳等症。

溫馨小提示

驗之臨床,每收良效。

(6)鬆子酒

【原料】鬆子仁70克,黃酒500毫升。

【做法】將鬆子仁炒香,搗爛成泥,備用;將黃酒倒入小壇內,放入鬆子仁泥,置文火上煮沸,取下待冷,加蓋密封,置於陰涼處。經3晝夜後開封,用細紗布濾去渣,儲入幹淨的瓶中備用。

【功效】補氣血、潤五髒、止渴、滑腸。適用於病後體虛、口渴便秘、羸瘦少氣、頭暈目眩、咳痰少、皮膚幹燥、心悸、盜汗等症。

溫馨小提示

大便溏瀉、滑精及有濕痰者忌服。

(7)蜂蜜酒

【原料】蜂蜜500克,紅曲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