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常見小毛病,輕鬆有辦法(4)(3 / 3)

(1)按摩下痢穴位法

下痢穴是治療腹瀉的特效穴,用手指用力按壓此穴,便意會立即消失。出現嚴重腹瀉時,刺激此穴,症狀也會減輕。

下痢穴位置:可讓患者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此穴位於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2趾中間向裏2厘米處。

除下痢穴外,輕輕按摩食指的大腸穴、小指的腎穴、手背的外勞宮穴、手掌的健理三針區等,對治療腹瀉也很有效。

(2)推拿法

用一指禪推法,由中脘開始緩慢向下移至氣海、關元,往返做5~6遍,然後按摩腹部。再讓患者俯臥,沿脊椎兩旁從脾俞到大腸俞用擁法,每穴位約按摩1分鍾,然後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長強,往返做3~4遍,再在左側背部用擦法治療,以透熱為度。用於因消化不良所致的腹瀉十分管用。

(3)捏脊法

兩手沿脊柱兩旁,由下而上連續捏提肌膚,自尾骶部位開始,邊捏邊向前推進,一直捏到大椎,重複3~5遍後再按揉腎俞2~3次,再加捏大腸俞、脾俞、三焦俞。

(4)揉腹法

躺在床上,雙腿彎曲,將一手掌放在肚臍正上方,用拇指以外的四指指向腹部,從右到左沿結腸走向按摩。當按摩至左下腹時,應適當加強指的壓力,每次10分鍾左右。揉腹和腹部按摩可隨時進行,一般可選擇晚上入睡前或晨起時。揉腹前應排空小便,不宜在過飽或過於饑餓的情況下進行。

27.捏脊法治療小兒便秘有奇效

寶寶便秘了,小肚子難受,臉色也不好,媽媽很著急,趕緊帶孩子上醫院掛號、診斷、化驗,然後拿一大堆藥回家給寶寶服用,還在想著寶寶服了這藥管不管用,有沒有什麼副作用……別那麼麻煩了!如果有一種方法,讓你在家就可輕鬆為寶寶治愈便秘,且安全可靠,沒有任何副作用,你相不相信呢?

“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這是晉代葛洪《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中關於捏脊的描述,是目前見諸文獻的最早記錄。經後世醫家不斷的臨床實踐,逐漸發展成為捏脊療法。傳統的捏脊有調理脾胃的功效,因此治療便秘的效果顯著。

【操作方法】保持室內溫度適宜,讓患病寶寶取俯臥位,暴露出背部。媽媽兩手半握拳,兩個食指抵於寶寶背脊之上,再以兩手的拇指與食指合力捏住,然後拇指向後撚動,食指向前推動,邊捏邊向枕部推移。

【案例】張女士的兒子今年兩歲半,最近不思飲食,有時食積發燒,有時嘔吐酸餿食物,且小肚子脹得難受,精神也沒以前那麼好了,用張女士的話說,就是“發蔫兒”。張女士帶著兒子去看中醫,老中醫告訴張女士,這主要由於飲食不慎,脾胃受損而至食積,建議張女士自己學習小兒捏脊療法。起先張女士對此療法不以為然,想著生病不吃藥怎麼能好呢。給兒子試過6次捏脊療法後,發現兒子食欲好轉,排便也正常了,小家夥精神明顯好轉。

28.遇到排便麻煩,快試試指壓法

如果你有便秘之苦,不妨試試指壓法,讓你輕鬆排便,上廁所不再如臨大敵。

【取穴】天樞。

【治法】在大便時以左手中指點在壓左側天樞穴上,至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鍾左右就會有便意。

天樞穴位置:天樞穴在肚臍水平兩側兩寸(兩指寬)處。

溫馨小提示

便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幾個方麵:飲食不要過於精細,要配合一些粗糧;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多喝蜂蜜水;對於久坐的人來說,一定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另外,還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一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