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斟酌你的言辭,以免它們變成利劍。
——卡萊爾
切勿信口開河
說話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話,也會平添幾許分量,話少又精到,給人感覺深思熟慮。
而說話的分寸決定與你談話的對象、話題和語境等諸多因素的需要。換句話說,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麵則是“失度”,什麼叫做“失度”呢?
一般說來,對人出言不遜,或當著眾人之麵揭人短處,或該說的沒說,不該說的卻都說了。這些都是“失度”的表現。下麵我們就簡要介紹一些在談話中禁忌的話題,接觸這些話題容易導致談話“失度”,產生不良效果。
1.隨意詢問健康狀況。向初次見麵或者還不相熟的人詢問健康問題,會讓人覺得你很唐突,當然如果是和十分親密的人交談,這種情況不在此列。
2.談論有爭議性的話題。除非很清楚對方立場,否則應避免談到具有爭論性的敏感話題,如宗教、政治、黨派等易引起雙方抬杠或對立僵持的話題。
3.談話涉及他人的隱私。涉及別人隱私的話題不要輕易接觸,這裏包括年齡、東西的價錢、薪酬等,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4.個人的不幸。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傷害,例如他離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當然,若是對方主動提起,則要表現出同情並聽他訴說,但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問不休。
5.講一些不同品味的故事。一些有色的笑話,在房間內說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尷尬和反感。
在人際交往中,談話要有分寸,認清自己的身份,適當考慮措辭。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應該怎樣說才能獲得更好的交談效果,是談話時應注意的。
同時還要注意講話盡量客觀,實事求是,不誇大其詞,不斷章取義。講話盡量真誠,要有善意,盡量不說刻薄挖苦別人的話,不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
讚美與阿諛的區別
凡事能夠把握分寸,就是一種智慧。在誇讚別人時,分寸拿捏不同,後果自然也會不同。如果讚美得當,那就是一種美德,但是不得當的讚美很容易被認為是阿諛。
難免遭人輕視。
因此,把握讚美的分寸十分重要。
讚美能贏得友誼。讚美如花香,芬芳而宜人,所以和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讚美。基督教唱讚美詩。佛教唱爐香讚,說明神、佛也要人讚美,何況一般人呢。尤其當一個人灰心的時候,一句鼓勵的話,能令他絕處逢生;當別人失望的時候,一句讚美的話,能使他重見光明。
要想獲得友誼,隻要誠心地讚美別人,必定能如願。
莎士比亞說過:“我們得到的讚揚就是我們的工薪。”
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別人“工薪”的支付者。
你也應該慷慨地把這種“工薪”支付給你的朋友。我們平時聽到的最多的牢騷是什麼?不是“太累了”或“太苦了”,而是“幹了這麼多,誰也沒有說個好字”。這類似的牢騷很能說明一個問題,即人們需要得到“工薪”,而應付“工薪”的人又太吝嗇了。有人說,讚揚是一筆投資,隻需片刻的思索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報酬。這話有道理,但似乎又含有太多的實用主義的味道。其實,讚揚不應該僅僅為了報酬,它還是溝通情感、表示理解的方式,如同微笑一樣,也是照在人們心靈上的陽光。
馬克·吐溫說:“靠一句美好的讚揚我們能活上兩個月。”這裏所說的讚美,是指誠心誠意、真真實實的讚美,而不是虛偽的應酬話,也不是言不由衷的阿諛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