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用藥常識(1)(1 / 3)

家庭用藥知識

1.家庭應常備哪些藥物?

(1)外用藥物包括消毒防腐藥物中的紅藥水、碘酒、消毒酒精和紫藥水等,但應注意紅藥水與碘酒或紅藥水與紫藥水不能一起使用。夏令防治蟲、蚊咬傷或防暑的外用藥清涼油或氨水等。治療跌打扭傷、風濕或神經疼痛的傷濕止痛膏、風油精或麝香止痛膏等。瓜果蔬菜消毒用的灰錳氧。消毒皮膚,衝洗創傷、治療燙燒傷感染,以及用於器具或病室消毒的洗必泰或消毒淨等。

(2)防治傷風感冒的藥物預防性藥物可備用病毒靈,也可備用預防感冒的中成藥,如板藍根衝劑、感冒清熱衝劑、治療性藥物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丸、撲爾感冒片、APc片、撲熱息痛片、藿香正氣丸等。

(3)鎮咳、祛痰或止喘藥物複方甘草片、止咳糖漿、橘紅丸、氣管炎丸、複方新諾明片以及專供小兒用的解肌寧嗽丸等。

(4)治療消化不良藥物乳酶生、酵母片、澱粉酶片、胃蛋白酶片、胰酶片、多酶片、食母生、山楂丸以及專供小兒用的肥兒散、小兒至寶錠等。

(5)抗菌消炎藥四環素片、土黴素片、止痢片、黃連素片、解毒消炎丸、喉症丸、六神丸或冰硼散等。

(6)維生素類藥物或多維葡萄糖適用於維生素缺乏症或小兒、體弱和年老多病者,尤其在冬季蔬菜水果缺乏時可適當備用,包括維生素B1、B2、C和多維葡萄糖等。

(7)夏令時藥可備用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解暑片或六一散等。

(8)治療高熱或神誌昏迷的急救藥物僅在必要時服用,包括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紫雪或綠雪散、牛黃鎮驚丸以及小兒用的萬應錠、小兒回春丸和七珍丹等。

(9)驅蟲藥物驅蛔靈、撲蟯靈、左旋咪唑以及專用於小兒的肥兒丸。

2.為什麼要按時服藥?

為了服藥後獲得應有的效果,或減少服藥引起的副作用,必須按時服藥。根據藥物的性質和作用,服藥時間一般分下列幾種:

(1)飯前服宜飯前服用的藥物對胃多無大的刺激性,飯前胃空,服後可使藥物保持有效濃度,並能充分吸收,迅速發揮作用。如健胃片、痛痙平、安胃靈等胃腸解痙藥物宜在飯前10分鍾左右服用。收斂止瀉藥如鞣酸蛋白也宜飯前服,一般在飯前10~60分鍾服。

(2)飯後服大部分藥物可在飯後15~30分鍾服用,這時胃中有食物,可減輕藥物對胃的刺激性,如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索密痛、保泰鬆、消炎痛、安乃近。治療神經衰弱、癔病、癲癇以及催眠的三溴片、巴氏合劑、苯妥英鈉、氯丙嗪等對胃有刺激性,應在飯後服。

(3)飯中服幫助消化藥胃酶片、胃酶合劑、澱粉酶、稀鹽酸等在吃飯時服,可及時發揮作用,幫助消化。

(4)空腹服為使藥物迅速入腸並保持較高濃度時,宜空腹時服用,如鹽類瀉藥硫酸鎂等都宜在清晨空腹時服。

(5)間隔服為了使藥物在體內保持一定的有效濃度,需每隔一定時間用藥一次。如某些磺胺類藥物及某些抗生素類藥物均須間隔服。

(6)睡前服一般宜在15~30分鍾服用,如部分瀉藥酚酞,服後8~10小時見效,睡前服就能在第二天早晨排便,又如催眠藥魯米那、安眠酮服後半小時可見效,睡前服便能及時入眠。

由於用藥的目的不同,藥物的性質、吸收和排泄各有差異,因此,服藥的時間也就不同。一定的藥物,必須按照一定的時間服用,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3.什麼時間用藥效果最好?

人類的生命活動具有極強的時間節律,什麼時間體溫最高,什麼時間心跳最快,什麼時間血壓最低等都是有一定時間規律的,這些規律的變化與用藥時間對人體的影響是很大的。隻有掌握人體的最佳時間用藥才能使藥物療效發揮最好,毒、副作用最低。專家們根據長期臨床觀察及動物試驗發現一些常用藥物的用藥最佳時間可供選擇。

降壓藥早7時、下午3時和晚7時服用效果最佳,而不宜在睡前服用,入睡後血流相對緩慢,血液粘滯性增強,若在睡前服降壓藥易發生腦血栓。

強心藥如洋地黃、西地蘭等在淩晨4時最敏感,其作用是其他時間的40倍,因此,此時用藥極易發生毒性反應,要特別小心。天氣變化或氣壓低時用強心藥也易造成中毒,因此也應減小劑量。

止痛藥上午9時是人痛覺最不敏感的時間,而中午11~12時是痛覺最敏感的時間,因此中午服止痛藥效果最好。

胰島素淩晨4時為糖尿病人最敏感的時間,此時給最低量藥即可達到滿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