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質激素類如可的鬆、強的鬆等,以早8時給藥效果最佳,每日僅需給藥一次即可。
抗風濕及消炎止痛藥以上午8時給藥作用最佳,晚8時作用最差。磺胺類藥下午4時服用比其他任何時服用效果都好。
抗貧血藥晚上7時服用比早上7時服用吸收率高12倍,而且血中維持時間延長3倍。
4.怎樣正確口服藥物?
你會服藥嗎?這個問題也許問得可笑,藥怎麼不會吃,其實服藥不得法的卻大有人在。有的人吃藥片不用水,有的人隨便拿些飲料、茶水之類一送了之,等等,這都不妥當。那麼怎樣服藥才是正確的呢?
(1)要取站立或座位吃藥,不要躺著吃,也不可服藥後立即躺下,至少要坐上幾分鍾。
(2)要用溫開水送服,而且至少100毫升,不能隻喝一兩口。喝水越多接觸麵越大;吸收利用越好。也不能用牛奶和奶製品及茶水送服。牛奶中的鈣會與藥物結合,影響吸收、利用。茶葉中的鞣酸會使藥物沉澱或分解破壞,影響療效。濃茶可使胰酶片、多酶片等酶製劑失去活性。
(3)盡量避免夜間服藥,尤其是片劑、膠囊。睡前服藥也要在服藥後活動片刻再入睡。
(4)混懸劑及乳劑要搖勻後再服,不然大多數藥會沉澱在下層沉澱物中,而沒有真正服用到。
(5)要注意服法,有的藥不能嚼碎吃,如魚肝油膠丸嚼碎了有令人難受的魚腥味。有的藥要含服,如硝酸甘油片,嚼碎後吞服會在胃腸道中被破壞,療效僅為舌下含服的10%。
(6)要禁止和乙醇製品合用。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乙醇也有藥理作用。如糖尿病病人使用胰島素時,飲酒或乙醇製品,可增強降糖作用而引起嚴重的低血糖反應。
(7)要忌口:吃中藥有忌口,吃西藥有時也要忌口。如服用抗過敏藥物時,不宜食用含有異性蛋白的食物如雞、魚、蟹、蝦等,否則易發生過敏反應。服用解熱鎮痛藥時,禁食鹹魚、醃菜等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以免在胃內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亞硝胺。
5.服藥能否加糖?
有些人對苦澀難咽的中西藥物常加糖調味服用,殊不知這樣有時會影響藥效。
對於病人恢複期的食欲不振,常需借助於某些藥物的苦味以發揮其特殊的效用。像健胃散、大黃酊、龍膽蘇打片等能刺激味蕾,促使唾液和胃液分泌,從而增進病人的食欲,幫助消化。若加糖服用,雖掩蓋了苦味,但卻失去了藥物的健胃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中藥有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稱為四氣。加入藥中的糖屬於溫性,若投入熱性藥中,如火上添油;反之,若投入寒涼藥中,則緩解其寒涼之性,降低療效,同時,中藥還有酸、苦、甘、辛、鹹五味,若加入糖,雖緩解了苦、酸、鹹等味,但也降低了藥效,不利於治病。
6.睡前服藥有何宜忌?
(1)適合在睡前服用的藥物。通常有下列幾類:
①催眠藥:睡前服用可以盡快進入睡眠狀態。
②安定藥:可以更有效地解除緊張和憂慮。
③緩瀉藥:如果導片等。
④驅腸蟲藥:入夜空腹服用,可促使蟲體即時排出。
⑤抗過敏藥物:如撲爾敏(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可以減輕藥物的副作用。
⑥滋陰補血藥:睡前服用補益效果好。
⑦多數抗腫瘤藥:睡前服用可減輕不良反應。
(2)不適合在睡前服用的藥物:
①降壓藥:因為睡前服用降壓藥,常會導致夜間血壓過低、血流緩慢,容易發生腦缺血性中風(腦血栓形成)和心肌供血不足,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②肺氣腫病人:睡前不宜服安眠藥,以免發生呼吸暫停現象。
7.中西藥能同時服用嗎?
一般來說中西藥是可以同服的,中藥和西藥如同兩位兄弟,在治病這一目標上,它們親如手足,互相配合,往往能收到好的治療效果。所謂同服,有時是一起服,有時是隔開服,如中藥習慣服法是早、晚各一次,西藥是一日服三次至四次,所以,發生衝突的機會較少。有些成藥,如感冒清、速效傷風膠囊和一些滋補藥等,是中、西藥合成的,效果都很好。
但是。有些中藥和西藥是不能同時服用的,比如西藥中的四環素,它主要用於炎症疾患,它易於鈣、鎂、鐵等無機物結合,形成難以吸收的結合物而降低療效。有的醫生同時開了牛黃解毒片,這是不對的。因為牛黃解毒片的主要成分是石膏,而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鈣。所以,四環素類藥不能和含石膏的藥物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