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咳嗽是常見的一種症狀,可由多種疾病引起,輕度咳嗽有助於祛痰,痰液排出後,咳嗽自然緩解,可不必服用止咳藥。但對過度而頻繁的咳嗽,則需及時治療。而止咳藥中相當一部分是中成藥,那麼,怎樣準確選用呢?
對痰量較少者,可選用小兒百壽丹。若出現發熱和驚厥現象,可選用小兒解熱丸、小兒止咳丸、嬰兒保肺丸;牛黃保嬰丸、止咳太和丸、小兒牛黃散等;也可服用蛇膽陳皮散、蛇膽半夏散、蛇膽川貝散,鹽蛇散等。小兒久咳痰多者,可選用小兒止嗽金丹。百日咳是一種頑固性的咳嗽,患兒十分痛苦,在用氯黴素等藥物治療的同時,需加用百日咳片、百咳靈片、百部止咳糖漿等,均有良好的療效。
12.麻疹高熱時能用退熱藥嗎?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點是發熱、結膜炎、呼吸道症狀、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疹。家長認為孩子得了麻疹,即使高熱也不用退熱藥,以使皮疹完全發出來。其實,這種觀點並不科學。
麻疹的發熱和發疹是一個必然的病理過程,在一定程度上發熱是反映了人體的自衛能力,有利於皮疹的發出,而且小兒對發熱的耐受力較大,所以一般不主張用退熱藥。但是,若體溫過高,則會引起驚厥、失水和循環衰竭等一係列不良反應。因此,現代醫學認為,若麻疹病人體溫超過39.5℃,應適當采取降溫措施,可服用少量退熱藥,以使體溫維持在一個相對的高溫狀態(38.5℃左右),同時應讓孩子盡量多喝水,以補充體內水分的不足。一般出疹後3~5日,體溫就會逐漸下降並恢複正常。
13.打針出現硬塊怎麼辦?
孩子生病打針後,局部往往會出現硬塊,孩子因此而煩躁不安或訴說屁股痛而不願走路。其實,我們在家中隻要采取一些簡易的方法就能達到消除硬塊的目的。
(1)熱敷熱敷可促進硬結部位的血液循環,加速藥液的吸收,起到消散硬結的作用。方法是將毛巾或紗布疊成方形,浸入60~70℃的熱水中,稍擰幹並敷在硬結部位,每5分鍾更換1次,時間20~30分鍾,每日2~3次。
(2)硫酸鎂溶液外敷去藥房買50%的硫酸鎂溶液,每次取50毫升倒人搪瓷碗內,加熱水10毫升,然後用紗布或小毛巾三塊交替使用。先在藥液中浸濕,稍擰幹,以不滴水為度,敷在硬結處。最好在上麵再用熱水袋按壓保溫,5分鍾更換1次,藥敷15~20分鍾,每日2~3次,可起到肌肉放鬆,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促進藥液吸收,使硬塊變軟消散。
14.小兒蟯蟲病用什麼中成藥?
蟯蟲病是小兒一種常見寄生蟲病。以肛門周圍及會陰部瘙癢,夜間尤甚,孩子哭鬧不安,在肛門周圍可發現蠕動的白色線頭樣小蟲,化驗大便時,可找到蟯蟲卵為主要特征。
治療蟯蟲病可選用驅蟲止癢的中成藥,如“使君子散”,它是由使君子、苦楝子、白蕪荑、甘草所組成。小兒每歲服1.5克,每日一次,連服3日;也可選用驅蟲粉,它是由使君子肉和生大黃組成。小兒每歲服1克,日服一次,連服3日。
另外,在服藥的同時,還應將孩子的衣褲、被褥勤換洗,並用開水煮燙,以殺死蟲卵,避免重複感染,每日清晨或睡前,用溫開水洗淨會陰部及肛門周圍,以清除該處的蟲卵及幼蟲;防止孩子用手抓摸肛門周圍的皮膚,勤給孩子剪指甲,飯前便後要洗手,糾正孩子吮手指的不良習慣。以上這些措施對治療蟯蟲病也是很重要的。
15.怎樣正確使用痱子粉與花露水?
高溫季節,小兒洗澡時,對痱子粉與花露水情有獨鍾。然而,如果濫用或使用不當,也會產生不良後果。
(1)痱子粉由薄荷、硼酸、水楊酸、氧化鋅及滑石粉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潤膚之效,主要用於治療痱子、濕疹及急性皮炎等症。在洗完澡、擦幹皮膚後,撲上痱子粉,約半小時左右,再用綢布輕輕揩掉腋窩處、腹股溝部或乳房下等處較多的痱子粉。但對油性皮膚忌用,否則痱子粉易於凝結,堵塞汗孔,從而加重病情;對於痱子較多、痛癢嚴重且有滲液者,也不宜使用,以防形成癤病,可改用藿香正氣水。女性若在會陰部經常撲用痱子粉,一旦進入陰道,可能有誘發卵巢癌的危險。
(2)花露水由某些芳香油等溶於酒精中製成,具有祛風鎮痛、止癢、消腫、抗菌等功能。但嬰兒洗澡後,若濫用花露水,可被皮膚大量吸收,導致中毒。另外,有的人對花露水也會發生過敏反應,甚而危及生命。還有花露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乙醇),且濃度較高,應避火使用,以免燒傷,並貯存於陰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