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德冠後宮明大義(1)(1 / 2)

貞觀之魂長孫氏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兩個月後,李淵借年事已高而禪位給太子李世民,李世民稱帝。十三天後長孫王妃也隨即立為母儀天下的長孫皇後,這應驗了卜卦人說她“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的預言。

當了至高無上的皇後,長孫氏並沒有驕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賢良恭儉的美德。她首先做的就是細心照顧太上皇李淵,長孫皇後十分清楚玄武門之變給這位太上皇帶來了多大的打擊,他最看重的三個兒子互相殘殺,這種事情無論是哪個父親也接受不了。長孫皇後恭敬而細致地侍奉李淵,每日早晚必去請安,陪老皇上說些話,逗老皇上開心。而且她時時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宮女怎樣調節他的起居生活,比普通人家的兒媳更周全更孝順。對於後宮的一眾妃嬪,長孫皇後也非常和藹,如果有哪個妃子宮人生了病,她即會派人送藥過去,有時候還親自前去看望撫慰。正是這些溫馨感人的細節,終使得“下懷其仁”,原本冰冷的後宮呈現出一派祥和溫馨的景象。

長孫氏之所以如此快地進入了皇後這個新角色,可能同她與李世民共曆玄武門之變有關。她對於自幼廝守的丈夫身份的改變,有著最直觀的感受,她比李世民身邊任何一個女人都更早更快地意識到,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丈夫,而是一位皇帝,天下人的皇帝。雖然李世民作為一個丈夫,對長孫皇後的愛是極其濃烈的,但是飽讀史書的她仍然不忘時時警醒自己,要以曆朝皇後及外戚寵極而衰的悲慘事實做教訓。年僅26歲的長孫氏知道,自己不僅僅是一個妻子,而且是皇後,是太子的生母,是天下女人德行的榜樣。

也許長孫皇後身份的改變讓她的人生理想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她不再在乎男女之間卿卿我我的小愛,她渴望盡全力幫助李世民治理天下,渴望長孫家能夠善始善終,渴望在丹青史書上留下千古美名。因此富有遠見的長孫皇後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勸其兄長無忌辭卻高官厚祿。

曆朝曆代的皇後妃子,哪一個不是在登上皇後妃子的位置之後,便百般討好皇帝,把娘家親屬舉薦給皇上,懇請皇上封個一官半職,而長孫皇後做的這第一件事,卻著實讓太宗李世民吃了一驚。

長孫無忌和李世民自幼交好,從李淵和李世民父子晉陽起兵叛隋,到建立唐朝,再到統一天下,長孫無忌一直緊緊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也立下了不少功勞,是唐太宗李世民推心置腹的忠臣良佐。在玄武門之變和高祖“禪位”這兩件事上,長孫無忌稱得上是首功之臣。在政變之前,太子和齊王咄咄逼人,長孫無忌態度堅決,竭誠勸諫李世民反抗;在準備政變時,他日夜奔波,內外聯絡;在政變之時,他不懼危難,親至玄武門內。所以唐太宗至死不忘長孫無忌的幫助,臨死前仍對大臣們說:“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你們若是不能好好保護他,就是對我不忠。”因此,李世民剛一入主東宮,便封無忌太子左庶子;一即帝位,長孫無忌便升為左武侯大將軍,後任吏部尚書,晉封齊國公,實封一千三百戶。

太宗李世民想封長孫無忌為右仆射即宰相之職,他將這個打算告訴了長孫皇後,本以為皇後會為自己的哥哥高興。沒想到長孫皇後聞訊後立即推辭說:“妾位居後宮之首,全家已經是尊貴至極,實在不願意讓兄弟子侄再位居顯要。曆史上弄權誤國的例子太多了。漢高祖死後呂產、呂祿專權;漢昭帝時,上官桀、上官安專權;漢宣帝時,霍山、霍禹專權,他們最後都因為謀反篡位而被殺,不僅累及子孫,而且禍國殃民,實可為後人的切骨之誡。希望皇上明鑒。”聽完這番話,太宗皇帝雖然不以為然,但卻對自己的結發妻子長孫氏越發的敬重,熟悉曆史的李世民當然知道長孫皇後的這番見識有多麼深刻。但是唐太宗太了解太信任長孫無忌了,重用長孫無忌,並不是因為他是自己妻子的兄弟。所以太宗搖搖頭,懇切地說:“皇後的心我是明白的。不過,我重用長孫無忌是出於公心,並非由於他是皇親國戚的緣故而是為社稷著想。我選擇官吏,完全是看一個人的才能。沒有才能的人,再近的親戚我也不會任用;有才華的人,哪怕是仇人,隻要能改過,我也會重用。長孫無忌當得起宰相,請皇後不必過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