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戚繼光回到登州,仰望蔚藍的天空,轉視波濤洶湧的大海,思慮著將要守衛這裏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任務艱巨,職責神聖。

正當戚繼光思緒入神時,弟弟、妹妹遠遠迎來,放聲痛哭,告訴哥哥,父親已瞑目長逝了,臨終還用微弱的聲音囑咐哥哥做一個正直的人。戚繼光聽到噩耗,如晴天霹靂,失聲痛哭。他多麼希望繼續得到父親的教誨啊!

戚景通的去世,給戚繼光的生活帶來了更大的困難。據史書記載,他家中一貧如洗,唯留一把川扇。長子為父,他已成為一家之主了,上侍年老多病的嫡母,下料年幼無知的弟妹。拮據的生活、繁重的家務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戚繼光為了集中精力處理軍務,第二年便結婚了。妻子姓王,是將門之女,為人尚賢惠,上侍婆婆,下料姑叔,家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戚繼光解除了家務之憂,一心撲在戎務上。

戚繼光初入戎途,就顯露出非凡的才幹,得到了上司的賞識。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上司指派戚繼光負責管理登州衛的屯田事務。在明朝,軍隊屯田已成慣例,朱元璋立國之初,就在全國實行衛所製和軍屯製。規定每衛編官兵5600人,並且規定了衛所士兵軍屯比例(內地衛所2分守城,8分軍屯;沿海和邊防衛所3分守城,7分屯田)以解決軍隊糧餉,減輕國家負擔。登州衛屬於海防衛所,自然用7分兵力屯田。這樣的重任交給戚繼光,當然是對他的信賴和鍛煉,也是他嶄露頭角的良機。

此時,軍隊風氣和全國一樣渾濁,將領克扣軍餉,中飽私囊,私役士兵風氣盛行。士卒消極怠工,紀律渙散。一些下級軍官上行下效,敲詐勒索,橫行不法,屯田軍官管錢管物,更是貪得無厭。

戚繼光對此深惡痛絕。上任後即約法三章:一治貪,二治散,三治懶。

打鐵先得自身硬,戚繼光堅信這是真理。他牢記父親的教誨,為官清廉,為人正直。戚景通生前講述的兩件事,戚繼光一直記在心中,作為行動的楷模。一件是正德十五年(1520年)的事:當時戚景通因為官清廉,由登州衛指揮僉事升任江南運糧把總。這是個有職有權的官位。一些貪贓枉法的軍官垂涎欲滴,企圖賄賂新上任的戚景通,從中撈取好處。一次,戚景通從江南押運糧餉北上。途中,一個部屬軍官手拿一個小包包,笑眯眯地跑到戚景通身邊,花言巧語地說:“把總大人,聽說您清廉為官,家境貧寒,下官略表心意,請您笑納。”說著便將裹著十兩銀子的小包塞給戚景通,戚景通嚴厲斥責了他。因為這個軍官是受上司差使的,沒有完成任務,不得不如實地向他的上司稟報情況。戚景通正直為官,反遭誣陷,受到降職處罰,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但戚景通毫不後悔。另一件事是戚景通任大寧都指揮使時發生的:他的衙門裏缺少一位僉書,有個衛指揮企求此職,送上銀兩,請求關照。戚景通拒絕了,選拔了一位叫安榮的下級軍官充任。安榮得知此事,送上銀兩略表心意。戚景通大怒,說:“我薦拔你為僉書,是看你為人正派,想不到你卻送銀兩賄賂我,看來是我認錯人了。”安榮滿麵羞慚,收回銀子。戚景通一身正氣,從不貪心的高大形象,一直鼓舞著戚繼光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白地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