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為官清廉,在登州衛是出名的。每月領取俸祿,從不多取一分錢、多拿一粒糧。好心的部屬給他多分一些,被婉言謝絕;心術不正之人,鑽空子悄悄地送到他家,也被一一退回。戚繼光潔身自好,贏得了廣大官兵的敬重。當然,他懲治貪官,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也遭到一些人的讒言和恫嚇。對此,他泰然處之。戚繼光走馬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是懲治貪官,形勢很好,大大地鼓舞了戚繼光。接著他就著手整頓鬆散現象。

明軍紀律普遍鬆散。從事軍屯的士卒更是紀律渙散,上工三五成群,下工勾肩搭背,軍不像軍,民不像民,管理混亂,揮霍浪費,賬目不清,化公為私,處處可見。戚繼光下大力整治,嚴格規章製度,明確官兵職責,統一紀律,違令者嚴加處罰。在戚繼光的嚴厲懲治下,將士自覺地克服不良現象,處處注意按章辦事,有令則行,無令則止,使登州衛軍屯麵貌為之一新。

戚繼光在整治軍屯中,表現出敢於嚴格管理部隊的良好素質,為爾後率軍征戰大顯身手奠定了基礎。

一心思慮著報效國家的戚繼光,在軍旅中已經生活了4個春秋,總希望能夠馳騁戰場,殺敵立功,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這一天終於到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春,戚繼光接到命令,讓他率領山東6府衛所軍戍守薊州(今天津薊縣),保衛京城。

明朝的國防一開始就麵臨南北兩個方向的威脅。南麵是外侮倭寇,北麵是內患蒙古貴族。在北方,明朝為防止蒙古騎兵的南攻,除了加強北部邊防,駐紮重兵戍守外,還根據季節特點和蒙古騎兵南下騷擾的規律,規定每年春天至秋天,抽調河南、山東等地的衛所士卒前往薊州戍守。今年,這個重任落到戚繼光的頭上,當然被他視為建功立業的良機。

戚繼光深知,軍人的價值是血染疆場,殺敵立功。第一次奉命統軍出征的年輕將領戚繼光想得就更多。他連續幾夜都沒有很好地合眼。明王朝建立後,被推翻的元朝殘餘勢力雖然敗退漠北,但他們的後裔“滅明複元”之心不死,特別是韃靼部首領俺答汗擁有十幾萬精騎,不斷南下騷擾,嚴重威脅明朝北部的安寧。戚繼光深知,抵禦蒙古騎兵,需要以智取勝。然山東衛所軍,紀律鬆懈,訓練無素,號令不明,需要嚴格整頓。戚繼光為將年輕,雖讀過一些兵書,家父戍守北邊,傳授過禦敵方略,但真正親臨戰陣,還是頭回,需要精心籌劃。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妻室,離家出征,需要妥善料理。

出征前,戚繼光幫助老母安排好百年後事,為弟弟戚繼美娶了妻子。一切料理妥當,21歲的戚繼光,滿腔熱血踏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