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終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夏,浙江境內比較安靜。一天,戚繼光召集同僚,商量組建新軍的事。他慷慨激昂地說:“倭寇踐我國土,殺我民眾,擄我丁壯,淫我妻女,掠我財物,焚我廬舍快200年了。我朝官軍本應同仇敵愾,殲滅倭賊,保衛江山。可惜,軍紀敗壞,往往不戰自潰,甚至助紂為虐,殘害百姓。在軍中,有的人原來就是地痞無賴,他們靠吃兵糧,貪圖快活。試想,依靠這樣的軍隊,怎麼能夠消滅倭寇,保衛國家呢?”

戚繼光話未說完,闖進來一個士兵,手拿一顆血淋淋的人頭,對戚繼光說:“大人,我剛才斬了一名倭寇,特來請賞。”跟隨而來的是一名老兵的哭喊聲:“參將大人,您可要為我做主啊。”他手指著那個士兵拎的人頭,哭得死去活來。“這是我弟弟,打仗負傷,被他殺了。”戚繼光怒目圓視,當即令衛兵處決那位“請賞”的敗類。

這件事教育了同僚。戚繼光借題發揮:“你們看,像這樣的軍隊能打敗倭寇嗎?隻有組建一支新軍,把他們訓練成紀律嚴明,英勇殺敵的仁義之師,才能消滅敵人,保國衛民。”

在座的將領聽了戚繼光一番忠義剴切之言,深受感動,但又有些憂慮,生怕他因此招禍。一位年長的部將麵帶憂色地勸道:“將軍為國為民用心良苦,實在令人敬佩啊。不過,如今朝綱不振,奸臣橫行,動輒得咎,萬一上麵怪罪下來,將軍吃罪不起啊!”

戚繼光激動地說:“我不過一介武夫,隻求以身許國,不圖榮華富貴,縱冒殺身之禍,也要力請此行,成敗利害豈足顧及。”

無巧不成書。就在戚繼光籌劃招募農民組練新軍時,義烏縣城南50裏處的八寶山銀礦發生了一場礦工和農民大規模的械鬥。械鬥中,雙方都表現出無比的勇敢和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嚴明紀律,使戚繼光猛悟。這種兄弟間的利益爭鬥,導致互相殘殺是可悲的,但它反映了蘊藏在礦工和農民身上的那種勇敢不怕死的精神,一呼百應的紀律觀念,不正是訓練新軍之必需嗎?如果把他們招募來,經過正規的嚴格訓練,一定戰鬥力很高。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浙江按察司副使譚綸。譚綸聽後覺得很有道理,支持戚繼光向胡宗憲寫個奏文,並表示親自找胡宗憲商量此事。

戚繼光得到譚綸的支持,信心更足了。同年秋,他把招募義烏礦工和農民組建新軍的建議,正式寫成公文,上呈胡宗憲。

在譚綸的全力支持下,戚繼光這個建議沒有遭到批駁。胡宗憲同意他罷去所部舊兵,前往義烏重新招募。正好這時,義烏縣令趙大河也上書胡宗憲。趙大河是個愛國心很強的地方官員,他久聞官軍素質太差,民間流傳著“寧遇倭賊,毋遇官軍。遇倭可逃,遇兵難生”的順口溜,建議官府招募義烏礦工當兵,可以提高官軍質量。於是,胡宗憲又下令趙大河協助戚繼光共同辦好這件事。

九月,戚繼光來到義烏縣城,拿著胡總督的批文找到趙大河。相商後,張貼募兵告示。奇怪的是募兵告示貼出很久,沒有一人應募。

戚繼光很納悶,找到了趙大河,詢問原因。

趙大河問:“你找過陳大成嗎?”

“沒有,他是何人?”

“陳大成是義烏縣陳氏族領,族人都聽他的。無人報名,恐怕是他從中作梗。”趙大河思忖一會又說:“陳大成為人倒是正直忠義,阻攔募兵恐怕是擔心壯丁被募,削弱家族勢力,遭到外族欺侮。”

戚繼光連忙趕到陳大成家,向他說明了來意。

陳大成30多歲,身材魁梧。多年來,他目睹朝廷腐敗,十分痛恨殘害百姓的官軍,一聽說官府來募兵,就向族人宣布:“誰也不許投軍。”可是今日見了戚繼光,知道他就是那位在浙東屢建戰功的青年將領,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戚繼光乘勢疏導說:“大成兄弟,好男兒應報效國家,行天下大義啊。大敵當前,隻有外寇消滅,才能國泰民安啊。”戚繼光一席話句句在理,說得這位錚錚鐵漢禁不住熱血沸騰,猛地站起,問道:“戚將軍,你招募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