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陣”是戚繼光在實踐中反複摸索、反複演練,逐步形成的。開始是由兩路縱隊組成的,它是戚繼光部隊最基層的戰鬥單位。每隊編12人,設隊長和火兵各1人,藤牌手、狼筅手、短刀手各2人,長槍手4人。其陣形的排列:隊長列於右首,2名藤牌手依次橫立於隊長的左側,狼筅手分隨藤牌手,長槍手分隨狼筅手,短刀手又分隨長槍手,火兵尾隨短刀手之間。
對於士兵的分工,戚繼光根據年齡大小,身材高矮、體質強弱和思路敏捷程度,因人而定。比如,藤牌,體輕堅密,藤牌手的任務是拒敵,需要年少敏捷者;狼筅,形體重滯,杆直粗大,利刃在頂,是擊敵主要兵器,需要年富力強,老成持重,勇氣過人者;長槍,鋒利、輕便,是殺敵主要兵器,需要敏捷和體魄健壯者。對於體質較弱的,分別擔任短刀手和火兵。
“鴛鴦陣”的優點,就是長短兵器迭用,攻衛兼顧。藤牌手,左手持牌,右手握刀,既防護自己,又砍殺敵人。狼筅手所持狼筅是毛竹製成,四麵竹枝,節密枝堅,杆直粗大,頂部鋒利,像一把多頭叉,既刺敵,又掩護長槍手的進攻。長槍手是主要擊敵者。短刀手握有釵、棍、刀等短兵器,既砍殺敵人,又可適時增援其他各兵。
一天,戚繼光組織士兵進行“鴛鴦陣”訓練。課間休息時,據說有個士兵跑到戚繼光麵前,鬥膽直言說:“參將大人,老是這樣練,兵都訓呆了。”“嗯,此言何講?”戚繼光反問道。那位士兵無拘無束地陳言:“我們老是在一種地形上,打的是一個敵人,大家都像演戲一樣,套路都走熟了,一到教場就是先出左腿,後擊敵腰的,長期這樣,還能不呆?”戚繼光猛然一醒,說:“好!你說得很好。”
晚上,戚繼光在陋室裏進行“沙盤”推演。地形開闊,如何展開?敵眾己寡,敵寡己眾,又怎麼變換?不知不覺熬了一個通宵。
第二天,戚繼光召開小型“研討會”。商討如何因敵因地製宜,靈活變換“鴛鴦陣”。在座的把總官感到問題很新鮮,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一通。
戚繼光講:“這個問題,是一位士卒提起的,啟發了我。昨夜我進行推演,以‘鴛鴦陣’為基本陣形,可以根據倭寇的眾寡以及地形的優劣,靈活變換多種陣形。”
一種是“棱形陣勢”。當倭寇兵力較多,而且地形平坦、開闊,便於我軍展開,則集中優勢兵力、形成重兵圍殲倭寇。這時可以鴛鴦陣為基礎,組成“一頭兩翼一尾”的棱形陣勢。頭為正兵,攻敵主要部隊。兩翼為奇兵,既保護進攻部隊側翼不受倭寇襲擊,又可積極配合正兵,進攻倭寇的側翼。尾為策應部隊,隨時增援正兵和奇兵,同時掩護尾部安全。頭、翼、尾因敵而變。哪個部隊與敵接戰,該部即為頭,兩側為翼,後為尾。頭、翼、尾相互支援,相互掩護,形成一個戰守合一的整體。
另一種是“三才陣”。如果地形條件較好,道路較寬,為充分發揮鴛鴦陣各種兵器的作用,將縱向的鴛鴦陣變成橫向的“三才陣”。其陣形由3個作戰小組組成。即隊長居中,2名狼筅手分列隊長左右,2名短刀手分隨狼筅手,組成中組。2名藤牌手和4名長槍手一分為二,組成各以1名藤牌手掩護跟隨的2名長槍手的三角形的攻衛兼顧的作戰小組,分列於中組的兩側。擴大與倭寇作戰的正麵寬度,有效地發揮各兵器的作戰效能。
此外,還可根據敵我兵力對比、地形等情況,靈活變成小三才陣、二伍陣等多種陣形。
大家都覺得戚繼光提出的幾種陣形,切實可行,分頭在部隊進行訓練。
戚繼光創立鴛鴦陣,又著寫了《紀效新書》,用新的理論、新的戰法訓練的新軍,不久就成為一支勁旅。戚繼光統領這支新軍,轉戰浙江,每戰皆捷,威名大震。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戚繼光改任台州、金華、嚴州(今建德東)3府參將。他抓緊時間訓練新軍,整治海防,督造戰船,建立水師,大大地提高了台州地區沿海守衛力量。
嘉靖四十年(1561年)三月的一天,台州城彩旗飄揚,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原來是戚繼光督造的44艘戰船,今日舉行出海儀式,附近的老百姓聞訊紛紛趕來觀看。
戚繼光的心情格外激動。他登上檢閱台,望著那一艘艘高大如樓的福船,近可衛海,遠可巡洋,還有一艘艘船體較小,行駛敏捷,便於驅敵和偵察、聯絡的海蒼船(又名冬仔船)、艟舟喬船,心中十分喜悅。暗暗思忖:我戚繼光調浙江已經5年多了,從沒有這麼好的形勢,親手訓練一支4000人的新軍,又製造了一批戰船,建立了一支新型水師,防守台州,乃至消滅浙江倭寇就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