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戚繼光率師抵達寧德,動員將士準備收複橫嶼島。這時,諜報官孫廷賢向戚繼光報告:“前麵不遠就是張灣鎮。鎮上有奸民2000多人,聽說戚將軍到來,暗中密謀,要同官軍決一死戰。”
戚繼光腦海裏憤怒和悲哀交織一起。我軍將士血戰疆場,除倭為民,竟然有民族敗類為虎作倀,恨不得馬上消滅這夥漢奸。轉眼一想,倭賊橫行,官軍屢敗,這些人大都為倭賊所逼,若能招撫,兵不血刃,既可減輕阻力,又可摸清倭情。主意一定,戚繼光親筆寫了“安民榜”,大意是:凡為倭賊做過事者,隻要悔過自新,我軍決不加害。
“安民榜”張貼後,圍觀者很多。有的說:“此言不可信。”也有的說:“隻有一條路,和他們拚。”正在眾說紛紜之時,有個叫李十板的觀者說:“我看不要急,最好先派人去試探一下。”眾人答道:“對!這是個好主意。”大家一致推選李十板去求見戚繼光。
戚繼光見李十板登門悔過,先是指責其錯:“倭賊踐踏國土,百姓慘遭塗炭,你們反倒為虎作倀,實在可恥。”隨後,戚繼光又說:“當然,倭寇橫行,無人抵抗,你們為賊寇做事也屬不得已,既然現在願意悔過,我軍決不加害。”李十板跪地磕頭,謝恩戚將軍,然後就趕回張灣鎮。
消息傳開後,奸民紛紛醒悟,願為戚家軍效力,將功贖罪。
戚繼光不費一劍一刀,僅靠一張“安民榜”,就瓦解了張灣鎮的奸民,削弱了倭寇的勢力,減輕了收複橫嶼島的阻力。
戚繼光紮營於張灣鎮,做收複橫嶼島的準備。
橫嶼島,位於寧德縣城東北20裏的三都澳中,是一個四麵環水的小島,東南北三麵距離陸地約10裏,隻有西麵靠近陸地。漲潮時一片汪洋,退潮時淤泥成灘。收複橫嶼島,用海船登島有擱淺的危險,乘退潮涉海進攻又受阻淤泥。因此,福建明軍對此無計可施。倭寇自恃地形險要,在島上結巢設棚,作為四出擄掠的基地。
第二天,戚繼光來到岸邊,眺望著橫臥在海上的橫嶼島,問李十板:“島上有多少倭寇?哪天有大潮?”李十板一一作了回答。
戚繼光又向當地漁民詢問潮汐規律和氣候、風向變化情況。
對於這裏的敵情、民情和地形戚繼光摸得清清楚楚,然後去拜見福建巡撫遊震得,剛好監軍汪道昆也在那裏。三人商討攻取橫嶼島的軍機大事。汪道昆,安徽歙縣人,與胡宗憲是同鄉,曾在胡宗憲幕下任職,後調守福建。戚繼光在浙江禦倭時,同他結為朋友,交情甚深,這次又擔任監軍,更是老友重逢,情深意切。
戚繼光是個心急之人,寒暄幾句後,便急轉話鋒,說:“卑將遠道而來,人生地不熟,還需巡撫和監軍大人多加關照。”
遊震得哈哈大笑:“將軍盡管放心,糧草器械早已備齊,隻等戚將軍一聲令下了。”
戚繼光說:“那好。請巡撫大人務於明晨前將10萬斤稻草運至蘭田渡。若貽誤戰機,將按軍法論處啊!”
為官糊塗的遊震得,不解其意地反問道:“橫嶼島上倭寇不過八九十人,關鍵是難於登島,征集稻草何益?”遊震得真是個悠然自得的糊塗官,他向朝廷上報福建倭患嚴重時,並不了解橫嶼島的倭寇數量、設防等情況。其實,橫嶼島有倭寇3000人,加上牛田、林墩等地的倭寇1萬多人,彼此互相聲援,難以下手。
戚繼光全麵分析福建倭勢,采取慎重態度,製定周密部署,決定先攻取橫嶼島,然後各個擊破。
八月初八,是小潮的日子,戚繼光率軍從張灣鎮出發至蘭田渡,命令部隊就地待命。戚繼光將把總官和哨官召集起來,指著對麵海島說:“那就是橫嶼島,我們必須乘落潮時登島,全殲島上倭寇,才能站住腳跟,否則,後果不堪設想。這是個冒險的軍事行動,需要有堅強的意誌和膽魄。諸將有沒有這個勇氣?若沒有,就不必冒這個風險了。”
眾將領聽了主將的話,個個心情激奮:“我們跟隨戚將軍在浙江抗倭,什麼時候說個退字。現在不遠千裏而來,就是為了消滅此寇,怎麼會畏敵怯陣呢!”
戚繼光進一步激勵諸將:“有膽魄固然很好,就怕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大家更加激奮:“請戚將軍下命令吧。”
戚繼光看著眾將求戰情緒很高,心中大喜,命令王如龍率一部就地守住路口,防止倭寇登岸逃走,其他將士按原定計劃開始涉海進攻。為了使部隊進兵順利,戚繼光再三交代,輕裝前進,每人隻需攜帶手中武器和預先準備好的一捆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