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平偵察明軍已占領龍眼沙,乘明軍登岸立足未穩,遣兵2000人設伏,用小股出擊,企圖引誘明軍出戰,打亂明軍部署,動搖明軍士氣。戚繼光指揮將士奮勇迎戰,吳平所部喪魂落魄,棄甲而逃。吳平氣極敗壞,下令親自督陣,向戚家軍反撲。

戚繼光知道,對付內奸與倭寇是有區別的。就大多數人來說是被迫裹脅從逆,頑固堅持到底的隻是少數,因此采取剿撫兼施的策略,寫好勸降檄文,瓦解脅從分子,孤立頑固分子,武力剿滅反抗分子。二十五日,吳平親自督陣帶領大隊人馬向龍眼沙方向運動。戚繼光動員將士,對送上嘴的肥肉一塊也不能掉,必須堅決徹底消滅來敵。戚家軍迎麵還擊,衝入敵陣,勸降檄文像雪片似的撒向敵群,吳平黨羽得知戚家軍寬待降者,不殺脅從者,軍心動搖,有的棄械反正。戚家軍乘勢奮勇攻擊,大獲全勝。賊寇潰不成軍,四處奔逃。

正當戚繼光征戰酣急,俞大猷統領參將湯克寬、鎮撫許朝光分乘大小戰船300餘艘趕至南澳島,兩軍會師,威震敵巢。吳平見勢不妙,隱伏深林,困守待斃。

戚繼光和俞大猷相商,迅速進兵南澳島,徹底消滅吳平。戚繼光將陸兵登島搗敵巢;俞大猷領水兵,斷敵逃路,配合陸兵進攻。

十月初四日,明軍按預定作戰方略,水陸夾擊南澳島。戚家軍中軍先在宰豬澳登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吳平老巢;左軍和右軍從側翼進攻。麵對明軍的淩厲攻勢,吳平手握大刀,聲嘶力竭大吼“怯戰者斬首”。其黨羽迫於吳平的殘暴,不得不拚命衝殺。戚家軍將士疾惡如仇,怒火滿胸,罵道:“你們身為中國人,卻資敵為奸,幹盡傷天害理的勾當,不消滅你們,誓不罷休,決不為人。”士氣鼓得足足的戚家軍,如猛虎添翼,躍入敵陣,搗毀敵巢,燒毀敵船。吳平見敗局不可逆轉,又倉促收羅黨羽奪船入海,在俞大猷水師沉重打擊下,僅有800餘人駕駛40餘舟出海而逃。俞大猷、湯克寬、傅應嘉率水師追擊,一直打到廣東雷州(今康海)、廣西廉州(今合浦),至次年(1566年)四月,吳平率殘部輾轉逃至安南(今越南)萬橋山,終於被戚繼光、俞大猷所部消滅,吳平投海自殺。到此,東南沿海倭患基本蕩平。

戚繼光從嘉靖三十二年(1553)走上山東備倭戰場,就立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誌向,曆經14年艱苦轉戰,足跡遍布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在譚綸、俞大猷等抗倭名將的密切配合下,在沿海廣大民眾的支持下,他統率訓練有素、聞名遐邇的“戚家軍”,轉戰東南沿海,大小80餘戰,所向披靡,終於蕩平了自明以來近200年的倭患,實現了戚繼光的夙願。這場波瀾壯闊的抗倭戰爭的勝利,顯示了中國軍民不畏強暴、敢於抗爭、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的英雄氣概,為中國人民抗擊外寇入侵的曆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中國人民保衛海疆鬥爭提供了曆史的經驗,也成為後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精神的寶貴精神遺產。

抗倭戰爭勝利後,戚繼光因戰功卓著,受到明廷的器重,除任命他鎮守福建全省的軍務外,還兼守浙江金華、溫州、廣東潮州、惠州以及江西伸威營的軍務,其海防線長達3000多裏。

戚繼光受命新的任務後,給他帶來新的困難,但他從不畏縮。這年冬天,戚繼光向明朝世宗皇帝朱厚璁上疏,針對轄區存在的種種弊端,提出許多真知灼見,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徹底改變東南沿海軍事形勢。

正當戚繼光大力整飭海防,嚴格訓練軍隊,加強部隊全麵建設,為鞏固東南海防幹一番大事業的時候,新的使命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