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戚繼光的精心整治下,薊州鎮邊軍麵貌為之一新,戰鬥力大大提高。戚繼光非常希望有機會統率所練16萬大軍,依托堅固城防,狠狠打擊蒙古騎兵,大長邊軍威風。由於戚繼光鎮守有方,邊防鞏固,蒙古軍不敢南犯薊州,戚繼光隻好采用閱兵方式,以展雄風,以壯軍威。

隆慶六年(1572年)金秋時節,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終於盼到了。戚繼光接到兵部的傳令,朝廷將命兵部侍郎王遴、吳百朋、汪道昆分別巡視陝西、宣府、大同、薊州、遼東,考察將校。而視察薊遼戰區的卻是與他在東南沿海並肩抗倭的老戰友汪道昆。戚繼光欣喜若狂,連夜上疏,懇請借此良機組織一次大閱兵,而後進行模擬實戰的對抗演練,全麵檢驗車、步、騎大兵團合成作戰的能力,以達壯軍威、震敵膽的目的。這件事很快得到了老上級、兵部尚書譚綸的支持和朝廷首輔張居正的鼓勵。

十月二十二日,是大閱兵、大演練之日。清晨五時,長城南側的湯泉(今河北遵化縣北),方圓數十裏,旌旗飄舞,戰鼓隆隆,16萬大軍進入指定地域,猶如巨龍般地直臥在一馬平川上,等候著朝廷大臣和鎮邊大帥戚繼光的檢閱。不一會,汪道昆和薊遼保總督劉應節等要員在戚繼光的陪同下,興致勃勃地登上閱兵台。成百上千的將校分列兩側,等候觀閱。

嘭!嘭!嘭!遠處傳來三聲驚天動地的號炮聲。戚繼光宣布“大閱開始”。頓時,鼓樂齊鳴,烽火燎燃,整個湯泉大地沸騰起來。身披鎧甲的戚繼光陪同汪道昆、劉應節分乘戰車,檢閱陣容。汪道昆檢閱那威武壯觀的陣容、造型新穎的戰車、整齊昂首的騎兵、英姿颯爽的步兵,感慨萬千,情不自禁地向受閱將士頻頻招手,致以敬意。然後進行分列式。按照步兵、車兵、騎兵順序通過閱兵台。那一列列方方正正的陣形,整整齊齊的步伐,像波濤似地湧向閱兵台,震耳欲聾的口號聲響徹蔚藍的天空。閱兵官員見此情景,無不肅然起敬。

又是一陣隆隆的號炮聲。戚繼光下令“演陣開始”。隨著戚繼光的一聲令下,近處的烽火台狼煙騰起。霎時間,左右墩台一股股烽煙騰入雲霄。模擬“敵軍”的萬名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破邊牆,闖過關卡,直“犯”內地。明軍步兵在戰鼓聲中,擺成鴛鴦陣,迅速截擊“敵騎”。激戰中,“敵騎”蹂躪入陣,明軍兵強將勇,奮力拚殺,將“敵騎”殺得人仰馬翻,陣勢大亂。閱兵台上傳出陣陣喝彩聲。突然,“敵騎”主力突破長城防線,壓向明軍步陣。敵我懸殊,明軍寡不敵眾,力戰不支,逐漸後撤。“敵騎”越戰越勇,所向披靡。戰局急驟變化,觀者個個心急如焚。就連十分崇信戚繼光的汪道昆也不解其因,沉不住氣地忙問:“戚大將軍,這是……”戚繼光手指前方,還未來得及啟齒回報,就看見遠處塵土飛揚,數千輛戰車冒著彌漫硝煙馳向“敵”陣。戰車上裝置佛郎機大炮、火銃和火箭等新式火器。交戰時結為方陣,馬步居中,內置拒馬器,體輕鋒利。離“敵騎”較近時,發射火器,殺傷“敵”兵,乘勝陷陣。步兵依托戰車,手持拒馬器排列衝鋒,用大刀砍“敵”馬腿,狼筅、長槍刺“敵”騎兵墜馬。幾經激戰,“敵”陣潰亂,明軍騎兵出陣,追擊逃“敵”,大獲全勝。

閱兵台上讚聲不絕。汪道昆、劉應節也為鏖戰大勝,激動地起身站立,連聲讚道“戚大將軍真是用兵如神啊!”

此後,戚繼光還演練了夜戰、近戰、攻城、守城、陣法和比武等內容。直至十二月初演練才結束。這種大規模的、長時間的、廣地域的實兵演練,在中國古代練兵史上是個創舉,也為後人進行大兵團實兵演習開了先河。

戚繼光鎮守薊州期間,基本上沒有打過大仗,這對戚繼光來說,是一大憾事。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麵:第一,此間正是穆宗皇帝朱載土後和萬曆皇帝朱翊鈞前期,他們剛剛即位,政治上比較開明,能夠重用輔臣高拱、張居正等人,又調譚綸和王崇古等著名將領鎮守北邊,使明朝政治形勢和軍事力量都發生了變化。第二,采取了睦邊政策。在嘉靖年間,北方的威脅主要來自蒙古俺答汗,他擁有十幾萬騎兵,領地中心在今呼和浩特一帶,靠近長城。俺答汗過著遊牧生活,許多生活必需品依賴於塞內,迫切需要和漢人通商,多次要求和明朝互市。明朝廷以蒙古貴族忽戰忽和,反複無常為理由,拒絕和他通商互市,於是俺答汗經常南下攻掠,搶劫財物。到了隆慶四年(1570年),明廷采納了宣(府)大(同)總督王崇古的建議,和俺答汗達成協議,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在大同、宣府等地設立互市場所,從此俺答汗嚴禁所部入邊劫掠,所以,自宣府、大同至甘肅,20多年無征戰。第三,戚繼光鎮守薊州,修邊牆、築敵台,訓練16萬車、步、騎大軍,對蒙古精騎也是個巨大威脅,迫使他們不敢輕易南擾。但是,當時東蒙古的左翼在圖們劄薩克圖汗(明人稱土蠻)的統治下,經常攻掠遼東和薊州地區。遼東的蒙古貴族朵顏部首領董狐狸和他的侄子長昂,有時向明朝稱臣納貢,有時又和明朝發生小的爭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