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二年(1568年)十二月,朵顏部董狐狸、長昂依恃韃靼小王子勢力,屯兵河北會州,企圖犯董家口、榆林嶺、青山口等處。戚繼光鎮守薊州,第一次接到報警,決心旗開得勝,打一個漂亮的勝仗,鼓舞邊軍,威懾敵陣。他親自率領邊軍至青山口,用火器擊潰了敵兵前哨,又引兵出青山口迎戰,董狐狸懾於這位禦倭名將的威名,慌忙率部逃竄。這是戚繼光鎮守薊州後的第一仗。這一仗雖然不算什麼大仗,但在薊州屢遭蒙古騎兵騷擾,部隊士氣不高,戰鬥力不強的情況下,他首戰獲勝,仍然是大大鼓舞了薊州邊軍將士。

萬曆元年(1573年),是戚繼光到薊州的第7個年頭。這年二月,董狐狸又依恃小王子的勢力,陳兵河北喜峰口,向明朝索求重賞,遭到拒絕後,便派兵入掠,並乘夜偷襲拿子口。戚繼光率兵出戰,打退了董狐狸的進攻。過了一個多月,董狐狸又聯結小王子所部插漢兒在桃林、界嶺集結,企圖偷襲薊鎮,又一次被戚繼光擊敗,董狐狸幾乎被擒。此後兩年間,朵顏部不敢進犯薊鎮。

萬曆三年(1575年)正月,董狐狸的弟弟長禿率眾進犯董家口。戚繼光聞報,親自指揮將士從榆木、董家兩關出戰,南北夾擊,大敗長禿。朵顏軍狼狽逃竄,戚繼光率軍追出150裏,活捉長禿。董狐狸因弟弟被俘,不得已率所部酋長及親族300人,叩關請罪求降。戚繼光和總督劉應節商定,朵顏部誠心和我們求和,為了邊境安寧,應該接受他們的請降。四月十三日,戚繼光親自到喜峰口,安撫前來請降的董狐狸等人。董狐狸歸還了所掠百姓和財物,還親自帶族人向戚繼光叩頭求饒,發誓再不騷擾邊境。戚繼光向他說明道理,當場釋放長禿,並允許朵顏部到長城一些關口進行通商互市。從此以後,薊州在戚繼光鎮守期間,一直與朵顏部保持了和好睦鄰,維持了邊界的和平局麵。

但是,遼東戰事一直很頻繁。戚繼光心情非常焦急,多次向朝廷請求率兵援遼,配合遼東總兵李成梁打幾個大勝仗,狠狠地打擊韃靼部。戚繼光的心願終於實現了。萬曆七年(1579年)十月,韃靼小王子所部伯彥、蘇把亥、銀燈等率兵5萬多從範兒營、錦川一帶進攻遼東。遼東守將李成梁向朝廷告急,請求調兵增援。

十一月間,戚繼光奉明廷之命率軍抵達山海關,救援遼東。他偵知韃靼兵向山海關外狗兒河方向運動,就命令士卒將自製的一種類似地雷的爆炸武器“自犯鋼輪火”埋於敵騎必經之地,然後誘敵出戰。當韃靼兵伯彥部正向狗兒河推進時,忽然一陣巨響,騎兵炸得人仰馬翻。韃靼兵不知炮火從何而來,個個驚慌失措,陣勢大亂。戚繼光乘勢指揮騎兵出擊,打得伯彥軍大敗而逃。戚繼光乘勝追至石河墩,從三麵合攻伯彥。伯彥見敗局已定,率殘部奪路而遁。戚繼光率軍追出數百裏,大獲全勝,圓滿完成援遼任務。明廷鑒於戚繼光鎮守薊州,功勳卓著,於同年秋給他加官“太子太保”,援遼取捷後,又加官“少保”。這是明朝武臣的最高榮譽,戚繼光被稱“戚少保”就是由此而來。

薊州從“庚戌之變”(1550年)韃靼部首領俺答犯京師起,至戚繼光未來薊州之前,17年間經常遭到蒙古騎兵的襲擊,朝廷為加強北邊防務,增城築堡,命將鎮守,先後接連撤換10員大將,可是薊州仍然不得安寧。戚繼光到任後,整頓軍紀,訓練邊軍,修築邊牆,建築敵台,創立新兵種,才從根本上改變了局麵,使邊防鞏固,京師安全。所以《明史·戚繼光傳》稱讚“繼光在鎮16年,邊備修飭,薊門宴然”。此後繼者,踵其成法,使薊州數十年無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