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何訓練成“節製”之師,戚繼光有一套完整的理論和方法。

5.“以身先之不令而行”。戚繼光特別強調軍官的模範帶頭作用。他在《紀效新書》“總敘”中說:“為將之道,所謂身先士卒者,非獨臨陣身先,件件苦處,要當身先;所謂同滋味者,非獨患難時同滋味,平處時也要同滋味。”軍官與士卒同甘共苦,成為士兵的表率,要時時事事處處都能體現。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在艱苦的作戰中,處處身先士卒,衝鋒在前,享樂在後;在平時,處處體察士情,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擁戴。

6.主張“練為戰”,反對“練為看”。戚繼光在《紀效新書》“總敘”中,針對當時訓練“所習所學通是一個虛套,與其臨陣的真法、真令、真營、真藝原無一字相合”的花架子,為應付上級閱兵,搞形式主義的短期突擊訓練的態度,提出訓練武藝必須是用於殺敵的真本領。他認為,訓練搞花架子,就是操練一千年也沒有任何用處,何況操練各色器技營陣,是殺人的勾當,豈是好看的。為了訓練真本領,不搞花架子,他強調:“平日所習所學的號令營藝都是照臨陣的一般;及至臨陣,就以平日所習者用之,則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武器)熟便得一件之利。”他在《練兵實紀》“練營陣”中指出:“平日教場所操練,金鼓號令,行伍營陣,器技手藝,一一都是臨陣一般,件件都是對大敵實用之物,便學一日有一日受用,學一件有一件助膽,所謂‘藝高人膽大’也。學則便熟,不學便生。學的便會殺賊,保得自己的性命,立的功;不學便被賊殺。你們知道這個道理,豈肯不學!”

7.“大創盡殲”的殲滅戰思想。戚繼光認為:對待敵人“非大創盡殲,終不能杜其再至”。為達到“杜敵再至”的目的,必須在作戰指導上實行“大創盡殲”。他在東南沿海指揮抗倭作戰,卓有成效地實踐了這一思想。台州之役、橫嶼島之戰、平海衛大捷、仙遊解圍戰,都體現了“大創盡殲”的思想。在“大創盡殲”思想指導下,先後用十多年時間,蕩平了倭寇,實現了“杜敵再至”的目的。

8.“以五當一”的集兵殲敵思想。戚繼光認為:對敵作戰,在兵力使用上,必須以絕對優勢兵力,務必全殲。他在指揮抗倭作戰時,始終注重以優勢兵力對付倭寇。每戰力求敵我兵力對比不少於五比一,即使在全局上總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戚繼光也主張積極創造條件,力求在局部地區或某一作戰方向上形成優於敵人的兵力,以達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目的。

9.以智取勝的“算定戰”思想。戚繼光分析作戰指揮有三種類型:一種是知彼知己,用智慧和韜略去戰勝敵人的“算定戰”,一種是僅憑一腔熱血去死打硬拚的“舍命戰”,還有一種是明不知己,暗不知彼,魯莽行事的“糊塗戰”。戚繼光認為凡戰,要反對“糊塗戰”,力避“舍命戰”,爭取用智謀取勝的“算定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