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練將標準,從何挑選?戚繼光非常注重人選的實戰經曆,主張選練那些“屢經戰陣,刀痕遍體”,英勇善戰,功勳赫赫的軍官。
戚繼光非常注重將官的修養。首先是加強理論修養。要求將官熟讀《孝經》《忠經》《論語》《孟子》《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鑒》,“務要身體,神會其意”,達到通曉曆代王朝興衰變遷之故,拓寬曆史知識和理論知識。其次是加強道德修養。他在《練兵實紀》“練將”中講了26條,前15條講軍官品德修養,中間10條講軍官職業修養,最後1條講軍官品德修養與職業修養的關係,歸根結底是要“保國安民”。要求將領學習曆代名將為將之道,精讀《百將傳》,從前人身上吸取諸將人品、心術、功業,尋求自身的楷模。做到政治上“正心術”,“以實心行實事”;思想上“忠君、敬友、愛軍、惡敵、強兵”,“不以死生患難易其念”;品行上“尚謙德”,“有功能忘,有勞不伐”,“立功建業,視為職分”;言行上“做好人”,“至誠待下,平居之時,視其疾病,察其好惡,實心愛之;忠義之辭,感召乎眾;入操之時,虛心公念;出征之日,同其甘苦,身先矢石;臨財之際,均分義讓”,時時處處事事為人表率,“上則愛之,下則戴之”。再則是加強韜略修養,努力學習兵法,熟讀《武經七書》,對曆代兵家名著要“師其意不泥其跡”,真正融會貫通,運用自如,達到韜略在胸,“乃能百戰百勝”。最後是加強戰技藝修養。熟悉陣法,認真“習武藝”。作為將領,“尤貴於藝精”,如果自己不懂,何以教人。因此,“欲為全才之將,凡種種武藝皆稍習之”,對於各種兵器,“在俱知而不必俱精”,在“俱知”之後,再“須專習一二種,務使精絕”。
在練將方法上,戚繼光主張理論聯係實際,土洋結合,在職培養與脫產入“武庠”(軍校)相結合。在東南沿海抗倭和鎮守薊州時,他都采用在職培養的辦法,親自言傳身教,搞傳幫帶,他成為統率十幾萬大軍的高級將領時,仍然親自登壇口授,講戰守方略,傳曆代名將為將之道,作兵器操作示範。經過理論學習,明確為將哲理,懂得用兵謀略,再指揮實兵,提高指揮作戰能力。首先將所練將領分赴邊疆或隨營練“將藝”,使其“習知山川之勢,北敵之情”,“熟識旌麾、金鼓之節”,懂得兵法之運用。如果“用之不效,而複教之”,反複實踐,直至精熟。其二指揮實兵練“陣法”,全麵鍛煉將官指揮實兵的才能。最後進行統一“考校”,擇優赴陣,練“真戰”,在實戰中施展智慧,增長才幹。
戚繼光認為,“馭將之要”在於“分將品”。作為將將者,對所部將領,哪個堪任大將,哪個僅能任偏將,哪個隻能偶一使之,必須了如指掌,使用時揚長避短,量才錄用。對於那些德才識藝兼備者,破格提拔,委任大將,統領千軍萬馬,獨鎮一方;對那些將德將才尚可,“優於技藝,勵於鼓舞,短於文學”的少文者,讓其任偏將;對“才有餘而誌不足”或者“勇有餘而誌不足”者,隻能任小將;至於那些“因為愚、為詐、為貪”,而隻有一技之長者,隻能“因其事變偶一使之”,切勿“示以爵位”,委以重任。
在戚繼光練將思想指導和精心培養下,一大批原來威名未著的中低級軍官,一個個成為威震敵陣、智勇超群的良將,成為戚家軍勝敵的中堅力量。
戚繼光練將思想,是在前人育將思想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練將實踐,對將官的將德修養、將才的鍛煉、將識的陶冶、將藝的提高、戰術技術的修養,以及養兵、練兵、用兵等必須遵循的原則和方法,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其觀點之精辟,內容之豐富,實為曆代軍事家練將思想所少見,至今仍不失其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