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搜索引擎提供商Google嶄露頭角時,微軟再次順時而動,把互聯網搜索當作一項關鍵的投資領域,亦步亦趨地推出高模仿度的MSN搜索引擎,並自主開發第二代搜索軟件,以用來對抗Google。
在看到移動通信的飛速發展後,微軟在有線和無線電通訊領域投資了幾十億美元,在很多領域投入了研發資源。目前采用微軟的軟件及Windows操作係統摩托羅拉智能手機已上市發售。三星等品牌也表示要跟進。微軟自估,微軟最多可能搶下六成的手機軟件市場。
微軟還和英特爾結成聯盟,這兩個分別在在軟件和硬件領域具備一流的競爭力的公司雙劍合璧,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推動。雖然微軟的經營模式和英特爾截然不同,期間二者也分分合合,但是他們所製定的國際標準是客戶、軟件商、硬件商以及附件商們共同依賴的、最具影響力的行業標準。
當然,微軟最突出的競爭優勢就在於它在技術領域的強大競爭力。它所擁有最大的資本就是技術,他以技術占領市場,以技術製定了標準,以技術成為大家公認的品牌。正是因為微軟在技術領域的無堅不摧,因此當市場發生變化時,微軟總是以雄厚的技術背景後發製人,贏得最後的勝利。再加上它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件公司,在操作係統和辦公軟件方麵扮演著事實上的壟斷者地位。微軟自己產品間的整合總是優於與其他廠商的產品的組合。因此微軟的產品不僅僅具有技術優勢,其最大的優勢還在於與用戶現有的操作係統和應用軟件有著天然的親和關係。
出於對這個市場因素的考慮,現在的微軟在鮑爾默的掌舵下,重新把重點放到賣軟件上。微軟清晰地感覺到軟件和芯片的“魔力”還在繼續。他們一方麵鞏固其在傳統強項中的優勢地位,同SUN、IBM以及甲骨文等公司展開攻防戰;另一方麵積極拓展遊戲機、MSN網絡服務、搜索引擎、手機操作係統等多元化的業務,幾年前就開始倡導的NET戰略也成為是其未來業務的核心所在。
走在新商業規則的前麵
在這個競爭愈演愈烈的新世紀裏,互聯網改變一切已成為商業的一個新的基本規則。如果渴望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記住比爾·蓋茨告誡人們的一個準則是:盡快學會互聯網的新的商業基本規則。
互聯網技術正在改變每一家公司與雇員、合作夥伴以及民供貨商打交道的方式,即使是小公司也不例外。當然,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需要立即到網上去接待顧客,但很快一個顧客可在其上處理商務的公司網站就會和昔日電話通信地址一樣至關重要。
比爾·蓋茨認為:互聯網正在削減交易和分銷的成本,改變著公司和它們的客戶之間的關係。互聯網為商家製造了更多的競爭,同時也為潛在的客戶提供了更多與商家接觸的機會。
在互聯網尚未普及的時代,顧客從大多數製造商那兒得到產品的惟一方式是通過分銷商和零售商構成的層層“金字塔”。今天的消費者可以直接與迫切想提供網上服務的製造商打交道。如今任何廠家都可以在互聯網上提供相當於工廠批發店的網站。
在沒有網絡的時代,收集金融產品、旅遊選擇及其他消費品的信息要消耗大量時間。許多服務公司靠為顧客收集整理這類信息來賺錢。今天,盡管搜索工具還不夠完美,消費者們已經可以從互聯網上找到他們需要的許多信息。並且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廉價地發布有價值的信息,無需設立分支機構。
互聯網為幾乎每一次的商務交易都削減了大量成本,正如預定機票、銀行交易、保險和支付賬單的數據所示。
比爾·蓋茨一直堅守這一準則:互聯網是幫助顧客發現最佳交易的強大工具。
對顧客來說,通過從一個網上商店跳到另一個網上商店來得到一些商品的最優價格是相當容易的事情。至少兩種不同的服務——書和唱碟——提供了實時價格比較,供顧客在選購時參考。有些旅遊站點以可自動搜尋到廉價機票的搜索引擎為其特色。至少一家公司,Priceline com,通過這種方式對調了買賣雙方的地位:讓購物者來開價決定他們願意為一張汽車票或一張飛機票付的價錢,然後到處向賣方兜售這個價格。將來這種途徑會在多大範圍內推廣尚不清楚,但隻有通過互聯網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
現有的大宗交易性的諸如鋼鐵和煤炭之類商品的大型市場已經有了很好的價格仲裁體製。互聯網或許不會對價格或買賣雙方的匹配產生那麼大的影響。網絡在那些買賣雙方難以溝通的領域裏會更有價值,例如服務業,或那些市場小或者分散的地方。一個消費者怎樣才能方便地找到有一定的性能且價格在一定範圍內的二手貨,例如汽車、計算機或者立體聲收錄機·那些試圖買賣各種各樣不常見物品——比如古董、舊設備的部件或是其他特殊物件的人們會從中受益。例如加普公司,將會發現它的網上衣店的常客是一些在尋找普通衣店裏沒有的特殊尺寸衣物的人,加普公司無需增加它的零售倉儲成本即可滿足這些顧客的需求。虛擬拍賣比真實的拍賣行提供更豐富的貨物,並且它可以吸引五湖四海的人們,而不僅僅限於某個拍賣場所的人。